第一百八十四章 抓捕喜寧的超級長跑
興安知道陛下想印書,陛下最近可是寫了不少,可是三經廠實在是不堪重負了。
“主要是墨和紙,三經廠的制紙太貴了些。”
興安俯首說道:“還有人,三經廠人手不太夠了。”
“你嫌貴,朕也嫌貴啊。”
大明也不是從一開始就皇權不下縣,在第一次造黃冊的十年時間里,和第二次造黃冊的十年里,大明實現了皇權到大明的角角落落。
那可是個上升期的新生政權,大明在那時,已經是個垂垂老矣,只剩下個腦袋,就要入土的政權了。
大明每一百一十戶設為一里,其中丁糧最多的十戶為里長,里長乃是十年一輪換。
而每一里都設有老人三到五名,負責督導百姓勤務農桑。
這是當年大明將皇權伸到鄉野的制度,也是朱元璋、朱棣對官僚們,動不動就大開殺戒的底氣。
衛軍的掌令官,每年輪換,掌令官每人掌六里,除了各里里正以外,會有兩人幫忙管理,分別是儒學堂的軍生、義勇團練的隊正。
保甲變成了義勇團練,一人管理義勇團練。
其實在朱祁鈺看來,應該再加一個婦女主任,組織婦女生產活動,就齊活了。
為時過早。
是朝廷派了個官,管他們的里正,然后軍生定時到村寨里上課教孩子讀書寫字,還有了有組織的義勇團練,保護他們的糧倉,驅趕野獸和流匪。
過去的縉紳老爺們,可不會教他們讀書寫字,更不會告訴他們,該怎么算清楚自己該拿多少糧食。
“戶部已經推動了將近一萬三千個里的合并管理,大約有兩千余掌令官,奔赴京畿各地。”朱祁鈺將手中的奏疏放下。
這中間的問題何其的多?
而這些問題,絕大多數,都在州府縣和戶部得到了妥善的解決,需要朱祁鈺親自過問的并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