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實踐才能出真理
“免禮免禮。”
“那倒不是,只是陛下,臣剛準備躺下,才想起來還未巡查火藥營房,火藥貯藏稍有不慎就釀成大禍,百萬斤火藥貯藏,臣就過來看看。”
“哦?怎么了?”朱祁鈺一愣,看著于謙的鄭重的表情,疑惑的問道。
白口鐵?
“工匠們提到了一個法子,前段時間堅壁清野,城中木料堆積如山,如果可以用木料燒制木炭,再用木炭為底料,倒是可以更熱一些。”
于謙將手中的白口鐵遞給了朱祁鈺,朱祁鈺拿過來看了半天,斷口呈銀白色,但依舊是生鐵,而不是熟鐵。
于謙嘆氣的說道:“但是城中多燒薪柴,哪有那么多的木炭可供王恭廠使用,這種法子快是快些,但是更貴。”
再配上朱祁鈺的風箱,才有直接煉出鋼的可能。
于謙在景泰爐前長揖作別。
于謙和諸葛亮類似,受命于敗軍之際,奉命于危難之間。
此時的于謙,則是受命于六師新喪,大明皇帝被俘的窘境之中,大明也是多災多難,東南起義、西南叛亂,瓦剌勢大。
次日的午后,朱祁鈺非常懊惱的看著一個個鐵塊,這里面依舊全都是白口鐵,他們距離鋼差一些,但是它們依舊是生鐵,不適用于用于軍器。
當所有人都以為大明終于有一種方法可以直接煉鋼,工匠們熱情似火,不顧及炙熱的鐵水,開完爐,澆鑄鐵錠之后,他們才失望的發(fā)現(xiàn)。
所有的鐵錠無一例外,都是白口鐵,當然它無限接近于鋼,但它不是鋼。
白口鐵,朱祁鈺也不顧上熱,蹲在地上,檢查著所有的鐵錠,全是白口鐵。
但是由鐵變成鋼的依舊需要極其繁瑣的步驟,千錘百煉,或者再融炒鋼,這兩種方法無疑是增加了極大的成本和時間。
朱祁鈺站起身來,環(huán)視了一周迷茫的工匠們。
但是現(xiàn)實告訴他,依舊沒有煉出鋼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