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五章 新城
后續(xù)還會將司空府、襄陽學舍以及平?jīng)隹ね醺冉ㄔ跂|岸。
至少要鋪墊三五年,等東岸建設(shè)稍微有些規(guī)模之后,又或者說司空府進一步掌握朝野局勢,等滿朝文武都在襄陽扎根安定下來之后,再正式拋出帝都新城的建設(shè)方案不遲。
當然了,推動一系列超大型工造建設(shè),朝野也有很多勞民傷財?shù)呐u。
不過,為了避免過度消耗民力,徐懷推動大規(guī)模工造上馬,從來都是采用征募相結(jié)合的方式,從來都沒有以強征徭役的方式,強行驅(qū)使民眾做無償?shù)闹伢w力勞役——對戰(zhàn)俘的奴役除外,即便是戰(zhàn)俘,在完成一定年限的苦役勞作之后,也會恢復(fù)庶民的身份。
專門征募從事工造的工輜兵,哪怕發(fā)放的餉錢再微薄,也會保證略高于同期的耕種收入。
然而這一切,都依賴于司空府日益強力的財政收入進行支撐。
徐懷以司空府掌控朝政之后,并沒有大幅提高江東、江西、荊南、荊北以及浙東的稅賦,五路度支使司每年所納租賦錢糧,大體保持在第二次淮南會戰(zhàn)期間的水平上。
汴梁失陷以來,中樞歲入也主要依賴于這五路所上繳的錢糧租賦。
包括鐵鹽茶布等商貨的榷稅在內(nèi),五路一年差不多每年能為中樞提供近三千萬貫的歲入。
除了江東、江西等五路之外,廣南東路、廣南西路以及福建路地處荒僻,人丁稀少,每年所納錢糧有限,天宣年間以前都是入不敷出的狀態(tài)。
汴梁失陷后,建繼帝在襄陽登基,這三路每年所納錢糧也僅有兩百余萬貫。
司空府此時對這三路也是鞭長莫及,徐懷也沒有想著去開拓這三路的稅源。
西蜀路的賦稅,主要供應(yīng)東川路、西秦路的戰(zhàn)事;浙西路此時基本為葛氏割據(jù),而淮東路的租賦錢糧,目前也是由韓時良其部自征自支。
中樞目前每年從南部諸路征納三千兩百萬貫錢糧,要比汴梁失陷之前高得多。
不過,隨著洞荊匪事的剿滅,南方諸州縣的治安狀況日益得到改善。
各地的主政官員或主動或被動,近年來也采取諸多清田平賦、打壓豪強、開墾荒地、安置流民、擴大稅源等措施。
這不僅使地方所能截留的稅收開始有所恢復(fù);各地民生相比前些年也有一定程度的改善。
又由于宿衛(wèi)禁軍裁撤之后沒有新設(shè),再加上內(nèi)廷開銷大幅縮減,目前中樞度支主要用于朝堂上諸部院司數(shù)千文武官吏的俸祿及各種公帑錢,每年總的開銷縮減到八百萬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