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三章 接援
偃師前往丁家源寨的驛路,有相當長的一段與伊水并行。
此時有二十多艘南兵戰船,出現在前方的河面之上。
第一批往丁家源寨開拔的偃師守軍被迫偏離驛路,目前都進入東側的坡地暫避。
此時距離丁家源寨僅十一二里地,兩三千人馬走驛路快行,都不需要一個時辰就能趕到目的地。
不過,要是偏離驛路,從東側起伏不平的坡谷間行進,天黑都未必能趕到丁家源寨。
曹師雄御馬繞到前側,看伊水河中僅有二十多艘中小型戰船,戰船上除了四五百甲卒外,戰棚之上還都放置一架黑黢黢的戰弩。
傳統的三弓床弩由于體型巨大,弩臂展開近丈,幾乎超過小型戰船的寬度,一般小型戰船上都不可能部署三弓床弩這類的中大型戰械。
那樣會直接妨礙到水軍將卒在戰船上的進退。
甚至大中型戰船,通常也只會在戰棚頂部放置一兩架床弩。
然而同等射力的鐵脊弩,相比較傳統的床弩,尺寸縮減近半。
不僅赤馬舟、走舸等小型戰船的頂棚可以固定安裝一兩架重型戰弩,甚至艙室內還可以額外儲備多架重型戰弩。
射距在三百步以上的重型鐵脊弩重達上百斤,顯然是無法作為單兵裝備編入軍中。
不過,除了架上輪轂,作為車弩進入戰場使用,同時還可以大量部署在戰船之上,接戰時有兩到三名熟練的弩手通過舷窗對外射擊,并非什么難事。
曹師雄看到出現在前方水面的二十多艘中小型戰船,頂棚總計放置二十多架戰弩,便決意讓身邊的侍衛下馬,舉大盾于驛道靠近河灘的一側結陣。
他以為這樣,即便不得不犧牲一些侍衛,也應該能掩護偃師守軍快速通過前方沿河驛路,及時趕到丁家源寨。
曹師雄不僅嚴重錯估了戰船所置重型戰弩的數量,還是嚴重錯估了戰棚頂部固定安裝的那些重型戰弩的射擊能力。
頂部固定安裝的重型戰弩,并非單弩,而是三架重型戰弩并聯安裝在一個固定的弩架上,一次發射后,需要五六人同時操作齒輪絞盤重新進行開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