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一章 關城
這些都是從哪里飛過來的?
長期以來,位于伊水中游的嵩縣、伊闕都在河洛兵馬都總管府的控制之下,直至五天前,南朝駐守汝州的兵馬才悍然出廣成關,殺到伊河之畔,切斷他們與嵩縣的聯絡。
為了確保南朝汝州兵馬,無法從伊河沿岸收繳到一艘舟船,河洛兵馬都總管府一方面將嵩縣、伊闕境內的舟船統統征沒,拉到下游的洛陽或偃師去了,一方面嚴禁兩縣民眾私造漁船進伊水捕撈。
至少在五天之前,曹成能確認伊水位于嵩縣、伊闕縣南部地區的主支河道里,沒有一艘舟船的存在。
雖說伊水出嵩縣往南還有兩百多里長的河道,其中大部分區域也確實在南朝汝州行營兵馬的控制之下,但伊水河的上游河道都在伏牛山的深處,曲折湍急不說,還到處都是礁石險灘。
在汛季伊水河水位大漲時,山里還可以放木筏、木排出來,但現在已經進入十月了,僅嵩縣南部就有兩三位險灘露出水面。
就算汝州偷偷摸摸在伏牛山深處造船,但這些戰船如何通過這些險灘,進入到嵩縣以北的伊水河道?
再說了,這些年他們也沒有少往伏牛山深處派遣斥候進行刺探,并沒有察覺到有任何異常啊!
這些戰船從哪里冒出來的?
…………
…………
伊闕城南三十里外的伊河之畔,河洛行營都統制王憲與蔣昂、傅梁等將勒馬停在一座坡崗之上。
在坡崗的南側,伊水東岸的一座人工棧橋碼頭在短短三四天時間內就搭建成型,除了已經登船的三千將卒外,新的一批三千人馬也已經趕到河灘集結陣地,等著登船。
是的,嵩縣往南,伊水既險又窄,曲折蜿蜒,僅嵩縣境內就有好幾處險灘,在入秋后會露出水面,阻斷船運。
這時候連木筏、木排都不可能順暢的放下來。
不過,事事沒有絕對。
過去半年時間里,王憲在汝州一方面積極籌備更多的攻城戰械,做出要強磕大谷、伊闕等險隘雄關的架勢,另一方面則從荊州、信陽秘密調來上千船工、數千輜兵,在伊水上游伐木建造了上百艘平底戰船。
在出兵包圍嵩縣縣城,并切斷嵩縣與伊闕之間聯絡后,王憲就下令上游的平底戰船北上,還額外調用數千輜兵沿岸徙步而行,遇到險灘暗礁,就將這些戰船強行拖拽過去,直接進入到嵩縣下游的河道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