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一章 關城
雖說投石機沒有什么準確性,但一次投擲十數顆石彈,都有七八十斤甚至上百斤重,猛然砸落下來,令大地都微微震顫起來,落地后還繼續往前滾動一段距離才停下,也鑿實令人膽顫心驚。
洞屋車即便采用工字鍛鐵為框架,頂棚除了鋪設三四寸厚的棧板后,還置橫鐵加固,可以說是堅固之極。
不過,行進過程中,有一輛洞屋車不幸被一顆上百斤重的石彈直接命中,棧板崩裂,左前角也癟進去一大塊。
好在洞屋車沒有散架,鍛鐵輪轂沒有嚴重變形,將卒緩過神來,則倍加用力推動洞層車繼續前進。
最終除了有一輛洞屋車不幸被一顆石彈砸中側面,致使一側的四只輪轂都不同程度發生變形,數十將卒不得不棄車回撤外,其他洞屋車都成功進逼到關城前側的長壕前。
這主要也是虧得大谷關選了長峽南口最狹窄處建造關城,即便算上兩側連接坡崖的長墻在內,大谷關都不足一千步寬,實際的關城更是狹窄,僅有兩百步縱深。
而關城往北,地形更狹仄、陡峭,兩側或懸壁,或深壑,峽道深幽曲折。
大谷關擇址確實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咽喉之地,但也限制了守軍部署大型守城戰械。
守軍一方面要在如此狹窄的關城內搭建雙層原木覆頂的戰棚,抵擋攻城方拿重型投石機進攻,一方面要容納足夠數量的駐軍,關城之中自然騰不出太多的空間部署投石機。
更不要說重型投石機了。
要不然上百架重型投石機在關城之內呈梯次部署,殺傷力絕不容小視。
關城內所部署的十數架中型西域石炮,除了發射緩慢,精準性不如人意,還有一個較為致命的缺陷,就是除了有最大拋射距離外,還有最短拋射距離:
在靠近城墻百步之內的范圍,部署在關城內西域石炮也無法攻擊到。
攻城兵馬將一輛輛洞屋車推進到護河壕溝之前,除了抵擋住從城頭直接攻擊而來的箭石,拿弓弩通過射擊孔與城頭守軍對射外,更主要是防范守軍有可能再次放下吊橋殺出城來。
這時候兩架更為笨重、巨大的架壕橋車從預備陣地出去,頂著一顆顆呼嘯而來的石彈,推入大谷關城外側足有四五丈寬的護城壕溝之中,架出直接進逼到城墻根的通道。
數十將卒手舉重盾,頂著城頭砸下的滾石擂木,通過架壕橋車貼近城墻,從外側將吊橋頂死,徹底堵死守軍出關城反攻的通道。
對于不敢出關城陣戰的守軍,天雄、靖勝、驍勝、宣武諸軍已經形成一整套的標準操作,最為關鍵的一點,就是先堵死守軍反攻的可能,方便己方將更多的重型戰械拖上戰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