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三章 部署
即便這個秋冬季赤扈人從河淮撤出,徐懷也只會要求宣武軍北進收復宋宿二州即可,而京南行營則主要將北面的亳州治譙城等城作為秋冬收復作戰的目標。
更北面、緊挨著黃河南岸的諸州,前期以建設前哨軍寨為主,積極引導這些地區的民眾往南疏散,遷到許、陳、亳、宿四州以更密集的屯寨集中居住。
后續除了重點恢復許州、陳州、潁州等地的農耕生產外,同時也是要在這些地方建立更嚴密、穩固的基層統治,將人心不安的河淮之民,轉變成司空府掌控、可動員的軍事潛力。
要說這個秋冬季的必奪之地,則是河洛,則是居天下之中的洛陽府。
除了新設立的河洛行營下轄四鎮主力戰兵,正積極籌備收復洛陽作戰外,京西行營到時候也可以從箕山與嵩山之間的禹州、登封,對洛陽東部門戶之地轘轅關用兵。
在收復洛陽后,河洛行營兵馬也將負責進占河洛全境。
一方面是河洛有關塞之險,利于守御,另一方面河洛西窺關陜、北臨河東,東出便是鄭汴衛懷諸州,地理位置太過關鍵、重要了。
要不是被暴雨中斷攻勢,徐懷也不急于從潁州回來,下一步要強攻的也是河洛,而非鄭汴。
不過就算今年秋冬成功收復河洛,徐懷也不會急于出兵北上或西進,還是要將河洛當成西進、北上的基地,先用兩三年的時間經營出一定的基礎,才會再去考慮其他。
除開作戰及防線建設等安排外,朝堂之上,徐懷接下來重點要做的,先要將浙東、江東、江西、荊南的州府兵馬進行改制。
大越立朝以來,以文治武、以文御武,在地方上最典型的一個標志,就是兵馬都監作為州一級的軍事主官,不再單純是接受知州等主政長官節制,而是普遍由知州等主政長官直接兼任。
此外,地方州兵指揮使、都虞候、都指揮使等主要軍將武吏,也主要由知州等主政長官推薦,兵部對地方州兵武吏的任命權形同虛設。
這些都使得地方兵備完全淪為士臣的附庸從屬。
路一級的兵馬都部署司,只能直接指揮或多或少的駐泊禁軍,對州兵只有節制,這也使得路司四監之首的經略使,權柄甚至不及路州主官。
這主要也是與大越立朝以來畏懼強藩出現,千方百計在路一級監司搞制衡,千方百計想著加強州府一級的權勢有關。
建繼帝在襄陽登基,首先改了荊襄北路的兵制。
一方面使諸州知州不再兼領兵馬都監,另選能干武將專任州府兵馬都監之事,同時諸州府兵馬都監司接受路兵馬都部署司的垂直統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