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五章峙城
燕小乙招呼武將坐到自己身邊,示意史琥忙別的事情,他來給滿心疑問的武將解釋起來。
洞荊聯軍最初乃是洞庭湖十八家水寇勢力聯盟,發展壯大之后,除了吸納洞庭湖及荊江大小水寇勢力外,更主要是附近州縣的失地農民及規模更為龐大的南下流民。
相比較早年靠打家劫舍為生的湖匪水寇,加入洞荊聯軍的南下流民,更多還是宗族或同鄉進行抱團,雖說在洞荊聯軍內部一直都被壓制,但直到接受招安,改編成歸德軍,南下流民出身的這部分人馬,一直都是不容忽視的一系勢力。
數以百萬的流民南下,乃是故土慘遭赤扈人侵略所致,迫于生計落草時,洞荊聯軍已成勢力,為了提高戰斗力、凝聚力,蠱惑更多的人投奔過來對抗官兵,孫彥舟、胡蕩舟等酋首除了著意整肅軍紀外,還祭起為民請愿、替天行道的大旗。
故而在孫彥舟、胡蕩舟率部投敵之后,無論是個人感情,還是落草以來的自我認知,流民出身的將卒內心是最為抵觸投敵,更不要說他們的家小都還在荊南。
郭云昆就是其中最為典型的一員,也是燕小乙親自策反,在汝陰城潛伏的歸德軍中層將領。
郭云昆所部雖然僅有五百余人,但大多數都是郭氏同宗或鄉鄰子弟。
在郭云昆為軍情司效力之后,其部又陸續有十數人接受策反——事實上郭云昆所部早就是軍情司能直接指揮調動的一支潛伏戰力。
因此即便唐淵、虞謨不能騙開東城門,突襲兵馬也有極大的把握,在郭云昆所部及其他潛伏人馬的配合下強行攻入汝陰;要不然也不會冒險擬定這樣的突襲方案。
不過,汝陰距離焦陂-泉河營區還是太近了,汝陰城本身又太大了,還有孫彥舟、胡蕩舟嫡系兵馬與兩千以赤扈本族精銳為主的鎮戍軍死守的內城。
天亮后汝陰城外就已經有從焦陂方向過來的小股虜騎出沒,大股敵騎也開始在潁水南岸集結,隨時就會殺到汝陰城下。
他們這時候強行占領外城四座城門,并沒有辦法對全部外城區域進行有效控制——有近兩萬守軍散于外城各處,有投降有投誠的,有負隅頑固的,也有觀望形勢。
即便孫彥舟、胡蕩舟所部及鎮戍軍不從內城展開反擊,他們要對外城區域的守軍逐一完成梳理、控制以及殲滅掉頑固分子,也不是一時半會能完成的事情。
突襲前鋒兵馬以選鋒軍騎兵為主,也不擅長逐步逐巷去清理亂軍。
這時候分兵去強占外城四座城門,然后將他們的兵馬都收縮進外城區域,分兵依托城墻抵擋焦陂敵軍的反撲,絕非上策,甚至會顯得極其被動——此時孫彥舟、胡蕩舟所部及兩千鎮戍軍不敢從內城殺出來,外城大多數守軍都還在觀望中,但等到大股虜騎增援城下時,一切就難說了。
他們此時已經控制東城、南城部分區域,第一時間修筑一些簡易壁壘防止守軍反撲外,有限的精銳兵力還是要重點部署在南城門外迎接大股虜騎從焦陂方向殺來。
只要將增援虜騎殺退,早沒有什么斗志的汝陰守軍,還不是甕中之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