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三章 擊潰
岳海樓在戰(zhàn)前將京西漢軍的主力主要部署在淮川以北、距離淮河沿岸約三四十里、六七十里不等的諸多城寨之中,過去一年多時間,重點加強淮川北部的城寨建設,形成從汝陰南下、經(jīng)泉河、焦陂銜接淮川的階梯防線。
岳海樓如此部署,一方面是淮河近岸多淤灘、多汊河,東西方向上容易被切割,唯有將主力兵馬部署在北面的諸城寨,才能更快的對京襄渡淮地點進行更快的狙擊、攔截,也更方便與赤扈騎兵在汝潁之間的平川地帶進行配合作戰(zhàn)。
當然,岳海樓也考慮到狙擊失敗,京西漢軍在臨淮地區(qū)有可能被京襄精銳擊潰。
他將真正的防御重心放在北側(cè),與淮河拉開一定距離,一旦兵馬被擊潰,潰兵潰卒就可以在赤扈騎兵的掩護下,往北快速逃到潁水以南的焦陂、泉河等地重新進行集結(jié),京西漢軍的實力并不會受到太大的損傷——再往北、往東,則是汝水奪潁形成廣及兩三百里的洪泛區(qū),在寒冬完全凍實之前,誰都沒有能力進入作戰(zhàn)。
不過,事事都沒有絕對。
倘若正面擊潰發(fā)生在黃昏之時,京西漢軍潰敗后沒有組織,沒有指揮,入夜后混亂一片,人心惶惶,大部分潰兵潰卒往往會自發(fā)的往東面更近的淮川城逃去,而非往更遠方向的泉河、焦陂等地逃跑。
這么一來,靖勝軍后續(xù)只要有機會將淮川城圍困住,就有機會真正消滅京西漢軍的有生力量,從而真正獲得京西戰(zhàn)場上的戰(zhàn)略優(yōu)勢,而非僵持與無謂的消耗——后者才是赤扈人與岳海樓、仲長卿等人的如意算盤。
史琥、陳縉在渡淮搶灘的第一天,就下決心要在夜色降臨之前,從正面擊潰京西漢軍,主要還是在淮川、泉河以及潁水下游重鎮(zhèn)、潁州治汝州等地,包括京西漢軍、赤扈鎮(zhèn)守兵馬在內(nèi),敵軍總的兵力規(guī)模還是遠遠凌駕于靖勝軍及選鋒軍之上。
他們擔心拖到第二天,集結(jié)到正面戰(zhàn)場上的敵軍兵力規(guī)模更大、防御也更嚴密,想從正面擊潰敵軍將難上加難。
當然,這樣的決定,除了冒很大的風險外,也注定要承擔更大的犧牲與傷亡。
選鋒軍重步甲卒要在戰(zhàn)場,結(jié)陣抵擋赤扈騎兵的強攻,當然沒有什么好擔心的,但是主動對赤扈鐵騎發(fā)起進攻,則完全是另外一回事。
不過,選鋒軍也必須先牽制住兩翼的赤扈騎兵,靖勝軍才能肆無忌憚的從正面進攻京西漢軍的本陣。
一道道凜冽的刀光往赤扈人的披甲重騎劈斬而去,刀鋒所至,甲破血濺,所向披靡,但同時馬背上的赤扈武卒揮舞攢刺的長槍,也在選鋒軍進擊的重甲陣列之中帶起一蓬蓬鮮血。
寒風蕭瑟、戰(zhàn)馬嘶嘯。
雖說選鋒軍接戰(zhàn)后無時無刻都有將卒不幸倒下,但重甲步卒迎擊披甲重騎,居然能不落下風,已經(jīng)足以驚人了。
韓圭、劉師望等人在南岸看到這一幕,稍稍心安。
即便徐懷組建重甲步營的一個初衷,就是要挑選身強體壯的精銳悍卒,披以堅實的鎧甲,以陌刀、重鋒矛、大盾等重械從正面接住赤扈輕重騎甲的進攻——進攻時,笨重的戰(zhàn)械發(fā)揮作用的空間要小得多——以彌補京襄騎兵短缺的劣勢,但之前并沒有機會在戰(zhàn)場檢驗重甲步營組建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