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九章 方略
怕就怕赤扈人令降附漢軍據守堅城,而將其精銳騎兵主力收縮起來,有意引渡淮大軍深入河淮腹地,這時候就算強攻汴梁等個別城池,都是毫無意義的。
汴梁與淮河之間數百里縱深地域,后勤補給要如何維持,又要如何確保不會被赤扈人占據絕對優勢的機動騎兵切斷,這是徐懷此時也不能立即解決的難題。
這是歷朝歷代數次江淮軍事勢力組織兵馬北伐,最終都無功而返,甚至遭受挫敗、乃至慘敗的關鍵原因。
說到底就是河淮地區被打爛了,人口流失嚴重,千里皆成不毛之地,北伐軍團無法就地獲得充足的補給,一切都依賴從江淮乃至江南地區調度。
過于漫長的補給線,成為北伐軍團最大的軟肋所在。
就算契丹騎兵都留在京襄不返回邛崍山西麓去,京襄最多也只能組織兩萬騎兵,遠遠不足以保護渡淮作戰后漫長的后勤補給線不被赤扈騎兵切斷。
因此,徐懷最終所定的渡淮方略,并沒有想著一下子就長驅直入。
他計劃用天雄軍、選鋒軍在汝蔡等地吸引鎮南宗王府的主力兵馬,用靖勝軍、宣武軍及驍勝軍在水軍的配合下渡過淮河,除了奪取淮川、潁上、下蔡等淮河北岸城池外,然后主要將沿潁水、渦水、蔡水等縱貫河淮腹地的河流一路往北攻城拔寨,先收復淮河北岸的潁州、陳州、宋州等地。
在恢復潁州、陳州、宋州京南三州的防御之后,徐懷才會考慮收復京西最關鍵、目前為叛將岳海樓所部盤踞的許州、陳州兩地;而在收復許、陳兩州之后,徐懷依舊不會去考慮暴露在赤扈鐵騎兵鋒之下的汴梁城,而是會考慮從汝州出兵收復有山川之險、限制虜騎發揮的河洛地區,控制黃河中游。
總之,要虛心接受歷朝歷代北伐失利的經驗教訓,不能急于求成。
當然了,照此方略,整個渡淮反攻作戰將曠日持久,很可能會持續兩三年甚至三五年更久,因此更需要把數十萬將卒家小遷到淮河沿岸安置下來,將淮河沿岸的基礎打牢。
后續無論是從淮河沿岸征購糧秣等物資,還是從淮河沿岸組織大量的民伕隨軍北上,又需要從淮河沿岸征募義勇,參與北岸城寨的防守,都要遠比從兩江、兩浙地區征調,要方便、節省得多。
當然,接下來兩三年間,淮河以北的戰事消耗也注定將遠超想象,但徐懷與江東、江西、荊南、荊北以及廣西五路監司約定,五路所出錢糧以及參與輪戍的兵馬規模,將在今年的基礎上削減兩成,不足部分由京襄補足。
不足部分由京襄補足?!
魏楚鈞對此還能說什么?
魏楚鈞原本挺期待京襄能集結大軍在河淮腹地,與赤扈兩府主力決戰兩敗俱傷,又或者長驅直入,直奔洛陽或汴梁等中原標志性的城池而去,最終卻因為補給困難,抵擋不住赤扈騎兵的反復襲擾而不得不撤兵。
這兩者無疑都能極大消耗京襄實力,或打擊徐懷的聲望、威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