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四章對策
京西兵馬都總管府估算京襄一年產出鐵料高達七八千萬斤,哪里有那么多的青壯勞力可用?
仲長卿現在就想將這些家伙揪到馬澗河畔來,讓他們睜眼看看橫跨在馬澗河上的這座鐵橋,讓他們好好領略一下京襄的冶鐵鑄造已經到了何等的地步。
讓他們摸著胸口好好想想,赤扈的冶鐵術什么時候能達到這一步?
京襄在對峙的戰場邊緣,在河洛兵馬觸手能及之地,動用上百萬斤鐵料建造這么一座鐵橋,是不惜一切代價希望其位于馬澗河兩岸的營壘群聯系更為緊密,是不惜一切代價保證其部署于東岸的精銳步騎主力能隨時進出西岸戰場,還是說這座鐵橋對此時的京襄來說,已經算不上什么了?
仲長卿心里清楚是后者。
除了馬澗河外,京襄還在其他地方修建了數座同等的鐵橋。
除了傳統的盾車等戰械外,京襄軍在戰場上大規模使用鑄鐵拒馬。
這種鑄鐵拒馬并非想象中那么笨重不堪,實際更像兩道鑄鐵柵欄斜向交叉而得,頂端露出尖銳鋒利的刺頭,甚至輕便,卻令人馬難以迫近。
而將大量的鑄鐵拒馬拖到戰場上,能快速組成簡易柵營——京襄軍多次以此加強對戰場的控制力。
總之京襄的冶鐵已經到了可以肆意揮霍的地步,令京襄軍在戰場上可以借用更多有別于傳統的戰術——這也令自去年汛季過后的對峙作戰,京西、河洛兩軍在戰場上承受比對手嚴峻得多的傷亡比例。
因此在仲長卿、摩黎忽等京西諸將看來,他們需要當機立斷轉攻為守,大力宣揚他們在戰事上的巨大失利,并千方百計使靜憚宗王府、平燕宗王府保持克制,以此促使南朝內部遏制京襄的勢力冒頭。
甚至可以將和談提上日程。
之前在鎮南宗王兀魯烈率諸將視察臨潁戰場,岳海樓就公開暢述這一觀點,然而兀魯烈并沒有接納,甚至喝斥岳海樓作戰不力。
仲長卿窺著鎮南王兀魯烈神色冷冽的側臉,能看到他自登上印蹄嶺南岸之后眉頭就沒有展開過,心里想,宗王會從善如流嗎?
…………
…………
回到印蹄嶺以西的伊水大營,鎮南王兀魯烈將河洛主要將吏召集起來商談戰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