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四章父命難違
“京襄無數能人志士浴血沙場,唯愿此等大好河山不受胡虜踐踏,二公子與朱司戶這些年南奔北走,為御胡虜也竭盡全力,當不愿功虧一簣吧?”蘇求承站在朱桐的身后,問道。
朱桐轉回身,坐于案前,打量著其貌不揚,卻又有一種說不出銳氣的蘇求承,問道:
“蘇先生到嘉州落腳有多久了,我以往在楚山未曾見過蘇先生?”
這些年來朱家與楚山牽扯太深了,要不然也不會被紹隆帝深深猜忌,朱家也不用那么謹言慎行了。
楚山稍有些分量的人物,朱桐基本上都認得,但以往卻沒有見過蘇求承,好奇這么重要的一件事,徐懷怎么就隨意派不甚重要的人物過來坐鎮。
“我到嘉州也才半年辰光,之前在制司主簿司任吏,名不見經傳,僅僅是對邛崍山略有所聞,得使君錯愛,遣來嘉州為朱司戶、二公子效力………”蘇求承說道。
“你什么時候接到京襄的命令,說凡事要聽我們號令的?”朱桐好奇地問道,“我們半個月前在荊州是跟徐懷碰過面,但我們可什么都沒有答應啊,會不會當中有什么誤解,又或者徐懷早就改變了主意,但最新的令函還沒有傳到你手里?”
“近期確無新的令函傳來,我之前接到的令函,乃使君一個月前親筆所書,當然才剛剛知道朱司戶外放黎州之事,”
蘇求承重新將制司令函從袖囊里取出,遞給朱桐驗看,說道,
“使君在此前命令要求我等在嘉州,唯朱司戶馬首是瞻,也猜測二公子有可能會陪同朱司戶西進。至于后續為何沒有新的令函傳來,求承以為使君早就料定朱司戶、二公子乃是深明大義之人,口頭上答不答應,并不妨礙我等聽從朱司戶與二公子的命令行事。”
朱桐無法驗證京襄制司印簽的真偽,但徐懷的筆跡還是識得的。
他打開蘇求承遞過來的令函掃了一眼,苦笑道:“你們這是想要吃定我們啊?”
“二公子言重了,”蘇求承說道,“我在制司任事時,早聽說二公子為酬壯志、不拘小節,與使君乃同道之人。求承以為,這是對二公子的認可、認同………”
朱桐揮了揮手,表示說不過蘇求承,又問道:“現在黎州什么情況?你們應該知道黎州千山萬水,諸蠻雜居,真想要有什么大的作為,一兩百人恐怕是不抵什么用啊?”
蘇求承率隊與契丹探路人馬接觸上之后,就留在嘉、黎等地沒有離開,一方面對邛崍山、大渡水等地進行更詳細的探索,初步與青羌、烏蠻諸部以及嘉州地方嘗試接觸,搜集更多的情報信息,一方面在嘉州建立貨棧,建立初步的商貿網絡。
朱桐問及這些,蘇求承也都具實相告:
“原嘉州之南的邛部川隸屬于大理國境,但受山川阻隔,邛部諸蠻對大理國向來不順服,與蜀地交往更為密切,于嘉寶年間就陸續歸附大越,劃入黎州羈縻之地,而嘉州以西則是青羌諸部世居之地——總體而言,黎州較大部族可分為十二姓,大渡水沿岸分布五姓。雖說諸部首領世襲州職,內部也互不統領,但與嘉州商貿往來較為密切,偶有生蠻躁動,朝廷亦令襲承州職的部族征討,近幾十年來大體沒有大的變故。就當下而言,朱司戶與二公子入邛崍山無需有太大的動作,當務之急是沿大渡水建立郵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