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瀘水
楊麟、劉衍等人駐守舞陽、葉縣、梁縣等地,這些地方的士紳以及大小地主,即便拖兒攜女逃入更安全的襄陽城中居住,但只要繼續安排家丁留守,監管佃戶耕種,每年還是能保證有收成的。
然而等到楚山行營將汝蔡兩州都囊括進去之后,徐懷就用強硬手段將這些田宅一律征沒,總計數十萬田地都拿來安置將卒家小以及仍然滯留在汝蔡兩州境內的流民。
換了誰,心里不恨之入骨?
因此寧慈出知南陽府,上上下下都是指望他能抵擋住楚山將觸手伸到南陽府來。
淮南大捷后,鄭氏及神武軍調守淮南東路,鄭氏族人以及神武軍將卒家小陸續從南陽遷出隨軍或定居建鄴,為了更好抵御赤扈騎兵南下,朝廷對川峽諸州縣進行新的轄區調整,設立了西秦路、東川路,分由高峻陽、顧繼遷出任制置安撫使。
胡楷、朱沆等人當時也提出將南陽府及隨、汝、蔡三州劃出來,重新設立京西南路,委徐懷以大任,以便楚山軍能調動更多的資源、獲得更大的縱深,抵御、打擊中路敵軍。
當時反對最為激烈的,卻非周鶴、高純年等高級士臣,而是從南陽、襄陽隨建繼帝遷都到建鄴定居的吏紳;甚至一度聚集數百人于宮門前跪請建繼帝收回成命。
建繼帝當時也是怕牽涉太廣,這才最終作罷。
寧慈在南陽任事多年,對南陽諸地也可以說是了如指掌,如料不錯,楚山所謂的補給線,幾處在南陽府境內的中轉站,應該都恰到好處的控制著水陸要沖之地。
寧慈相信徐懷出兵政事堂拿下鄭懷忠、鄭聰,替淮王消除最大的隱患,不會不圖回報。
眼前的一切,寧慈只能認為接下來不管朝中有多大的阻力,徐懷都會強硬的將南陽府劃入楚山行營治下。
楚山此時以維持、保護補給線的方式出兵南陽府,無非是想造成既定的事實,壓制朝中乃至南陽府當地可能會有的反對聲音。
要知道南陽府軍目前還是以士紳及大姓宗族出身的軍將武吏為骨干,要是沒有一點預備手段,朝廷直接將南陽府強行劃入楚山行營轄區,南陽當地未必不會發生變亂。
雖說自詡看透這一切,在當前如此錯綜復雜的情形下,寧慈不覺得他有能力改變什么——淮王首要也是收拾淮東軍將,徐懷即便提出更過分的請求,淮王多半也會暫且認下,何況區區一個南陽府?
寧慈想到這里,鋪開紙筆寫了一封信,封漆后喚兩名信得過的家丁到跟前,吩咐道:“你們速牽幾匹快馬趕往京中,將此信交到顧藩相公手里!”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