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二章 南蔡新城
“大人真是會給人甜棗吃啊,韓圭不賣命都不行了。”韓圭笑道。
“歷史洪潮如此,我與諸位都注定是名垂青史的人物。要是連這點自信都沒有,我還不如摟著婆娘回屋睡覺去!”徐懷拿胳膊肘頂了頂王萱,問道,“萱兒,我說的是不是這個理?”
“狗嘴里真吐不出象牙來。”王萱含羞嗔道。
王文沖、王明啟等陪同進入南蔡城的王氏族人,聽了徐懷這話,卻是另一番感受。
他們過去這些年,營營茍茍半輩子,王文沖都已是古稀之年,一直以為或為宗族或為私自苦苦謀算。
徐懷迎娶王萱,王文沖、王明啟父子全力支持僑置南蔡縣建設,主要也是希望王氏能牢牢攀住靖勝侯這棵正如日中天的參天大樹,獲得更為長足、廣闊的進步。
當然,他們此時這層心思沒有動搖,但是過去一年看著十數萬饑民在有序的組織下,讓南蔡城以及小鶴嶺大垸在眼鼻底下拔地而起,這種壯闊之極的景象也深深觸動了他們。
是啊,身為讀書人,再爾虞我詐、再渾渾噩噩,哪個心底又完全沒有一點名垂青史的夢想?
只不過很多人是碰了太多的挫折,外在的棱角被磨滅了而已,以為那些都是不切實際的幻想,遲早會被殘酷的現實血淋淋的收拾一番。
然而楚山卻有能力將這些變成現實,又有幾人適逢其事不砰然而動?
這其中的道理跟戰場上并沒有本質的區別。
每斬獲一次勝捷,就會激發將卒對勝捷更強烈的企盼與追求,甚至甘愿為之付出更大的犧牲乃至生命。
因為在很多人心目中,這是值得的。
韓圭、徐勝他們看似叫苦,實際內心又何嘗不是將修造荊江北、漢水東大堤當作一次更大規模的會戰看待、期盼?
然而做這一切的意義,他們心里也都很清楚。
年前摧枯拉朽般拿盤龍寨、梅渡寨、潯津寨賊軍望風而逃,南蔡年前就收容饑民十六萬之多;之后又有大量的饑民從涢山、黃陂等地遷來投附。
南蔡此時所轄的人丁已經劇烈擴充到二十五萬之多,其實已經遠遠超過僑縣南蔡的承載能力——目前所墾殖的五萬畝糧田是遠遠不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