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九章 迎敵
潁水源出嵩山諸脈,上游河道位于襄城與許昌之間,入冬后水量已是極少,騎兵可以直接涉水而過;此外,襄城、許昌之間還有一些溪河,但入冬后大多干涸無水。
汝潁一戰慘敗之后,京西敵軍并沒有放棄南下的努力,秋后在潁河上游水勢稍小之后,就依仗兵力以及水軍控制潁水的優勢,進入潁水南岸建造一座城寨;入冬之后更是擴大在南岸的駐軍,修造更多的營寨,還在窄淺的潁水上搭設了浮橋,在泥濘的河床鋪設多條行軍的通道。
在曹師雄率河洛敵軍大舉進攻廣成驛之后,木赤、岳海樓統領下的京西敵軍也在一夜之間,就將數千精銳騎兵調入潁水南岸的營壘之中,做好往南部襄城、臨潁殘城、召陵等地穿插的準備。
楚山在襄城北部、東北部的烽燧、哨壘,主要沿源出箕山(嵩山南脈)、于襄城北部流淌而過,于臨潁殘城西部的曲折流入潁水故道的蜈蚣河分布——相距京西敵軍在潁水南岸的營地,都不足二十里。
蜈蚣河入冬之后,便已干涸,但兩岸崗嶺起伏。
陳子簫、唐盤、范宗奇等將率部進入臨潁西部的蜈蚣河下游地區,主要依托哨壘烽燧結營拒敵南下……
…………
…………
雙方斥候騎兵部隊在草木枯黃的原野最先接觸,但雙方如此規模的軍事調動,小股斥侯部隊十數、數十騎的試探性接戰,根本不可能試探出任何的虛實。
楚山不清楚京西敵軍南下的意圖有多堅決,而京西敵軍同樣不清楚楚山軍出城相迎而戰的決心有多堅決。
岳海樓有前車之鑒,這次不敢再有猶豫、遲疑,也不搞什么虛招、試探。
進入臘月的第一天,岳海樓看到楚山軍大規模正往襄城集結,趁其集結還沒有完全,他就直接指揮上萬精銳步騎往蜈蚣河下游沿岸進逼過來。
雖說岳海樓其部兵馬也還沒有在許昌完成集結,但論規模已凌駕于襄城守軍之上,且逾半數人馬都是赤扈本族精銳與色目甲卒。
為加強攻城撥寨的能力,彌補騎兵在崎嶇山地作戰不便以及附降軍戰斗力不足等弊端,平燕宗王府、鎮南宗王府這兩年不遣余力下令大量西北諸蕃部騎兵改習步戰,并在此基礎上吸納云朔、燕薊以及渤海等原屬于契丹的漢民健壯,組建色目步營。
曹師雄率部進攻廣成驛,與左驍勝軍在廣成澤北部谷地激戰三天三夜,最終成功迫退左驍勝軍精銳,占領廣成澤北部的谷地,兵鋒直接梁縣、汝陽,色目精銳可以說發揮了中流砥柱般的作用。
木赤近年來身體一直不好,就留在宛丘坐鎮。
岳海樓趕到許昌坐鎮之后,前期新集結過來的兵馬,可能僅占到京西四州守軍的半數,但京西四州守軍的精銳卻可以咸集于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