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山重水復
當初護送王番出使的五人都是從軍中挑選身手強橫、精通胡語及地理的高手;鄭壽他們也試圖逃跑或返回汴京報信,但六人身在異域,又被拆散囚于幾乎是與世隔絕的蠻番部落充當戶奴,最后僅有鄭壽活下來,護送王番回到汴京。
其中種種艱苦一言難盡。
王番隨赤扈人新的密使返回汴京,即便消息短時間沒有對外公開,但在小范圍里也是恩榮備至;回汴京不足一月,便得官家三次召見入展面稟出使事。
王番這次也是以天宣殿侍制兼北征軍兵馬都監副使的身份,隨同以鄜延路經略使、驍勝軍都統制身份出任北征軍宣撫都統制的劉世中,及以天宣殿大學士出任北征軍轉運使的蔡元攸等,攜旨抵臨太原,總攬河東路司軍政及北征伐燕事宜。
樞密院也早就為這次的北征伐燕,擬定好兵分兩路的詳細作戰方案:
東路軍以河東路經略使葛伯奕兼領都統制,集結天雄軍主力于嵐州之苛嵐、嵐谷、寧武等城,沿恢河往北進攻朔州。
王番這個北征軍兵馬都監副使,實際上所受的差遣,乃是東路軍的兵馬都監、監軍,他將與以知嵐州事兼領北征軍轉運副使的郭仲熊一起,協助葛伯奕推動東路戰事。
而宣武、驍勝等禁軍主力則編入西路軍,由劉世中、蔡元攸二人親自率領,從忻州北上,出代州雁門關,兵鋒直指契丹西南腹心西京大同府南部的應州。
“伐燕這就正式拉開帷幕了啊!”
徐懷猜測王番此時奉旨到嵐州任事必跟伐燕相關,沒想到伐燕之戰真的在這一刻揭開最后欲露還羞的帷幕。
也難怪除了一封未能抵達的私函外,他們在嵐州并沒有其他信息渠道知曉王番竟然死里逃生回到汴京了,汴京想必還自以為是的要將這一切當成最高機密保守到最后。
除了王番以天宣殿侍制兼領北征軍兵馬都監副使外,官家這次終于沒有忘掉遠在嵐州有個忠心耿耿的老臣,輾轉反側的始終都念著他、念著大越社稷。
雖然還沒有直接起復,這次傳到嵐州的圣旨里,對王稟也特地加授嵐州防御使許參軍機。
大越立朝承前朝官制,也保留節度使、防御使、觀察使、州刺史等官稱,但這些官稱與實際職務已經脫離開,僅僅是代表某種層次榮謄的虛銜。
不過,王稟這個嵐州防御使雖然不能染指郭仲熊這個知嵐州事所執的州事權柄,但他還有“許參軍機”的名義,也就是說,他能夠對東路軍的作戰安排提些建議,比徹徹底底的虛銜要好一些。
徐懷他今天一早還在苦苦思索,他們僅有五百囚卒隨軍北征,要如何在郭仲熊、岳海樓等人的打壓及干擾下避兇趨吉,卻沒想到這時形勢竟然徹底變了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