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三十九章 王者本多疑
朱祁鈺想要通過變通的方式,將歲幣給康國的原因,是圖謀西域。
西域的局勢是十分混亂的,大明對西域的了解止于永樂年間,在永樂之后,大明對西域都是兩眼一抹黑。
此時的西域正處于亂戰之中,東察合臺汗國在大約有哈密國、柳城國、火州國、吐魯番汗國、于闐國、以及喀什(哈實哈兒)國以及正朔別失八里國。
西域并沒有一個強而有力的統治者,七國亂戰的局面一直從永樂年間持續到了康熙年間,七國被葛爾丹吞并。
葛爾丹吞并整個西域,坐擁近七百萬平方公里的土地,開始對清朝進行征伐。
康熙到乾隆共計八十余年的時間,彼此征伐,最終清廷滅準葛爾汗國,清廷完全控制西域結束。
而準葛爾丹姓綽羅斯,就是綽羅斯·也先的綽羅斯。
而瓦剌部的本部,正式準葛爾部。
景泰七年的西域也是極為混亂。
也密力火者是吐魯番汗國的第四代可汗,是成吉思汗的第十二代世孫,在位期間勵精圖治,吞并了柳城國和火州國,對哈密國虎視眈眈。
正如沒有人知道倭國的天皇是誰,只知道室町幕府一樣,此刻的西域,東察合臺汗國的羽努思汗,長什么樣子無人知曉,但是也密力火者的大名,卻是如雷貫耳。
朱祁鈺想要通過歲幣的方式從康國手中獲得輪臺城,加深大明對整個西域的軍事影響力,最后對也密力火者進行甕中捉鱉。
這種做法在歷史上絕非罕見,比如宋太祖趙匡胤曾經賜曹彬匣劍,南下江南,以和平的方式拿下了江南。
而元世祖忽必烈的做法和曹彬下江南幾乎等同,用少量的殺戮,換取了江南士紳的支持,爭取大多數城池的歸附,這種懷柔的策略是在蒙哥一頭撞死在釣魚城之后,做出的調整。
這種戰略的調整,也直接造成了蒙古帝國的分崩離析,三大塞外汗國支持阿里不哥,視忽必烈等持有懷柔政策的漠南諸部為異端。
忽必烈和阿里不哥爭奪汗位,也是蒙古自此漠南漠北,南北二分以會盟的形勢進行決策的開端。
忽必烈的懷柔政策是南宋速亡的誘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