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零八章 沒有失去就沒有獲得
唐興認真琢磨了很久,并不打算報自己的真名,而是用李賓言來擋槍。
他在倭國可沒準備干好事,到時候這個罪名,就是李賓言來抗了。
今參局眉頭緊皺了起來。
她居然知道這個名字,這是一位讓倭國恨得咬牙切齒的人物。
兗州孔府大案、密州市舶司、皇帝南下平叛、松江市舶司、萬國城等等名詞,在今參局眼前閃過,但是她很快就意識到,可能是重名。
她無論如何都無法和那個大明進士和面前的壯漢聯(lián)系在一起,方領(lǐng)圓冠、褒衣博帶的章句之徒,和眼前略顯粗獷而帥氣的男人,實在是不搭界。
今參局依舊有些擔(dān)心,似乎是不在意的問道:“這棍刀乃是大明邊軍武器,莫非李壯士,是大明軍卒不成?”
這次論到唐興驚訝起來,要知道大棒這東西,是山西行都司的邊軍和瓦剌人多次沖突之后,誕生的一種武器,即便是在大明都沒有那么多人了解。
這今參局居然知道。
他咧嘴一笑說道:“識貨。”
大明過去對倭國的狼子野心并不是很了解,惶惶如晝的大明朝,眼里怎么會有他們?
現(xiàn)在,他來了。
今參局有些好奇的問道:“據(jù)妾身所知,大明皇帝對軍卒極好,每日都要操閱軍馬,每日都在講武堂坐班,不僅如此,每年大祭,都要去英烈祠祭奠,設(shè)立了京營三城,拱衛(wèi)京師。”
“李壯士為何淪落到如此模樣?”
蓑衣、草鞋、大棒,雖然灑脫,可終究是落魄。
唐興聽到這里,略微有些猶豫,喝了口茶,停頓了下,讓茶香在口舌之間綻放后,才說起了過往,略有些頹然的說道:“色字頭上一把刀。”
“陛下,對軍紀要求極為嚴苛。”
唐興不多說,但是解釋起來卻是恰到其分,仿若是自己的背負著一個沉重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