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章 銜令者,君之尊也
長途而來的瓦剌人,需要維持他們的忠誠,否則他們就會背叛,所以要給世襲罔替的待遇,要保證他們不會同化。
但是也不能像原來的白帳汗國、青帳汗國、帖木爾王國、奧斯曼王國那樣完全突厥化,作戰(zhàn)的都靠少數人。
在沙里亞法典之中,只有信仰宗教的成丁才有作戰(zhàn)任務,其他人都繳賦稅尋求庇護,戰(zhàn)爭的勝利與否和普通人沒什么關系。
所以,王復和王越思前想后,終于決定組建烏茲別克人為主的軍隊。
王復大聲的說道:“《正世》曰:不慕古,不留今,與時變,與俗化,變俗易教,方能治亂。”
也先沉吟了片刻,問道:“那該怎么保證他們的忠誠,而不是等到我們西進的時候,他們在背后捅我們一刀,王資政想過這個問題嗎?”
王復點頭,他自然想到了這個問題,十分快速的回答道:“百姓莫不是喜歡活著,害怕死去,莫不是想要利益而厭惡害處。”
“好利惡害,得到想要的就很快樂,得不到想要的就很痛苦,如同水往低處流一樣普遍,不論貴賤貧富,皆是如此。”
“何為利?生死,衣食、榮辱皆為利。”
利柄,王復對于利柄二字的理解極為深刻,理政的時候,這兩個字,尤其是在撒馬爾罕這個地方,是最好用的執(zhí)政手段。
王復借著說道:“之所以令則行,禁則止者,必令于民之所好,而禁于民之所惡也。”
“故欲來民者,先起其利,雖不召而民自至。設其所惡,雖召之而民不來……”
也先連忙擺擺手說道:“哎呀呀,王資政你又來了。”
“這些大道理我聽的本來就很困難了,你還要文縐縐的說出來,我就更加聽不懂了。”
“我只是問王資政有沒有考慮到這個問題,既然王資政考慮到了,那王資政盡管去做。”
“好了,我已經很累了,你且去吧。”
也先只是問他是否考慮過忠誠的問題,既然考慮過,那有對應的政策就足夠了,至于這么做的具體原因,也先也聽不太明白。
王復還想說,他想要解釋明白,但是看著也先已經不耐煩的神情,他只能無奈俯首說道:“臣告退,大石安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