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九章 朱祁鎮,陛下讓臣帶句話
相比較之前的第一座,現在的第四座,已經由原來的前包吹熱空氣,變成了轉爐吹冷空氣。
從第一爐的四千九百斤,到現在每天每爐可煉鋼萬斤以上,這不是四座景泰爐的極限,而是因為木炭燒制的速度太慢,供不應求。
幾個人正圍在景泰爐之前,商量著如何尋找更好的燃料,但是西山的煤炭即便是經過精選之后,依舊無法達到標準。
“朕聽聞博山玻璃坊,常有其臭者,煉為礁以煮玻璃,博山玻璃坊坊主有云:煤則各處產之,臭者,燒熔而閉之成石,再鑿而入爐日礁。”
“陛下所言是燋炭嗎?”大工匠徐四七眉頭緊皺的說道:“我們家鄉那邊倒是有幾座燋炭爐,乃是自北宋所建,一直用到現在。”
他也只知道煤炭可以燒制為燋炭,但是具體怎么燒,他就不曉得了。
徐四七眉頭緊皺的的回憶著,下意識的說道:“某老家大名府。”
“入爐燒煉的時間少則四五天、多則十數天,以煅之煙盡為度,微水漬熄即成。”
朱祁鈺不是的懂王,并不懂的煉焦,但是顯然大工匠徐四七他懂,這就夠了。
“草民領旨。”徐四七狂喜,長揖俯首。
他讓石璞向著工匠們介紹著的大明的新匠爵體系,看著工匠們興趣盎然的談論著匠爵。
錦衣衛開路,朱祁鈺帶著人向著德勝門而去,他爬上了城墻,拿起了千里鏡,看著十里外的小土城。
“讓于老師父仔細甄別篩選情報,是否準確,看看脫脫不花的誠意再說。”
而此時御史王復、戶科給事中趙榮帶著龍纛大旗,向著德勝門外的小土城而去。
喜寧面色凝重的看著面前的王復和趙榮二人,他知道自己的計劃失敗了。
這是一次試探,也先和喜寧心知肚明的試探。
“參見太上皇,上皇金安。”王復和趙榮兩人重重的嘆了口氣,行了個稽首禮之后,便站直了身子。
“社稷為重,君為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