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零二章 承認問題更需要勇氣
康國實際上的王、咨政大夫、大明的康國公王復,正在用一種軟武力的手段讓肉食者們,‘自愿’獻出他們的土地,并且將手中的權(quán)力交出來,安安穩(wěn)穩(wěn)的當個任人宰割的富家翁。
畢竟連看門的鐵林軍制度都建立好了。
那為何康國的肉食者們不團結(jié)起來,推翻王復對康國的統(tǒng)治?
甚至,都不需要造反,只要將也先從蘭宮里請出來便是。
也先的二兒子阿失臺吉失德?也先沒有了繼承人?這些都不重要。
可以從伯顏帖木兒的四個漢姓兒子里過繼一個到也先的名下,充當繼承人。
之所以這些瓦剌、韃靼、烏茲、突厥諸部的肉食者們,仍然來到了撒馬爾罕,參加這場不懷好意的大宴,完全是因為康國這片土地上,大部分的人,已經(jīng)受夠了這種顛沛流離的生活。
連作為肉食者的諸侯們,都無法保證自己能夠看到明天的黎明,那普通人,生活應該是如何的凄風苦雨?
這種暗無天日的日子,康國地面上亙古以來似乎都是如此,好不容易看到了一絲破曉的曙光,他們自然不愿意放棄。
春秋戰(zhàn)國、秦漢,近千年的斗爭,才徹底杜絕了裂土分封,亂了近千年,斗了近千年。
而撒馬爾罕這個地方,自從建城至今,一直亂到了景泰年間,亂的時間已經(jīng)足夠久了,可這里只有征服者,沒有統(tǒng)治者,亂了如此這么些年,但是因為文化缺失,并沒有產(chǎn)生像樣的大思辨,始終沉淪在地獄中苦苦掙扎。
宋太祖趙匡胤為何能夠結(jié)束黑道政治的五代十國,最終定鼎江山之后,杯酒釋兵權(quán)?
也是因為五代十國足夠的黑暗,黑暗到在其中掙扎的軍頭,也愿意結(jié)束這糟糕的時代。
正如王復在大宴上的第一句話,想多吃點無可厚非,想砸鍋,絕對不行。
大家都是來撒馬爾罕進城討飯的,吃多吃少,而不是不吃。
在確定了斗爭第一個前提之后,王復開始宣講自己的政令,這是他精心準備了數(shù)日的宣講。
“諸位,今天對于你們,對我,對于康國所有人,都是一個神圣而莊嚴的日子,我肯定,所有人都期待我今日的宣講,如同康國的局勢一樣坦率而果斷。”
“現(xiàn)在,正是應該最坦率的、勇敢的說實話的時候,我們不必畏首畏尾,不必欲蓋彌彰今日之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