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九十六章 窮不過三代,因為沒有第四代
朱祁鈺用最簡單的方式,告訴了于謙和胡濙這么做可能釀成的悲劇。
當初福建布政使宋彰的冬牲是朘剝,這種金融投機,同樣是朘剝。
承受代價的總是最窮的百姓,受苦的也是百姓。
現如今賣身契買賣如火中天,但到了這個火藥庫爆炸的時候,其威力,甚至連朱祁鈺都要被波及。
要知道,他可是皇帝。
于謙在地方做了二十五年巡撫,什么幺蛾子事沒見過,他當然知道陛下所慮,并非危言聳聽,而且于謙親眼見到過。
于謙滿是回憶的說道:“宣德七年,臣在懷慶府,武涉縣劉家放印子錢起家,這些人做事可沒有什么道德,主要做青稻錢,當然也做黃稻錢。他們就把這些欠條賣掉,再放印子錢?!?br/>
“印子錢收回來是有時間的,但是賣欠條不會。”
“這賣身契一買一賣,這利錢就提前到手,再買再賣,如此反復,就跟驢打滾一樣,越滾越大?!?br/>
“這武涉劉家,從三萬兩銀子起步,一直做到了波及河南、山西、陜西十二府之地,臣在河南看到的驢打滾,和這次的案子并沒有什么區別?!?br/>
朱祁鈺不停的眨著眼睛,他還以為新型經濟型犯罪,可是繞來繞去,于謙早就處理過類似的案件了?
這出賣債權或者在大明語境里的驢打滾,其盈利點,能夠越滾越大的關鍵原因,就是在這利錢之上。
出賣債權,可以提前把利錢收回來,這樣自然會越滾越大。
于謙看陛下頗為驚訝,還以為陛下對他們的把戲并不清楚,十分耐心的說道:“做了這么多年的買賣,他們還是老樣子,這些商總把這些賣身契,或者欠條分成十二等,具體的分法,大約分為幾類?!?br/>
“第一類,就是是否按期還錢;例如每次借黃稻錢,按期歸還,一般都是甲乙丙前三等?!?br/>
“第二類,則是身份,比如一些士子,他們一時手頭緊,借點錢,哪怕是不還,他們的債權也是甲乙丙前三等之序,這是因為他們即便是沒有獲得功名,但是有稟米,能還得上,而且還有別的原因?!?br/>
“第三類的則是人脈,還是以士子為例子,稟米只夠家用,無法還錢,也沒關系,錢莊不會上門催繳,因為他們的同窗、座師都是人脈?!?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