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四章 瑕瑜互見,長短并存
朱祁鈺認真的思考了許久說道:“瘦身,最多也就是:1的地步,再小就太胖了。”
工部尚書石璞認真的思考了許久說道:“陛下兩千料的船長約二十丈,中闊四丈四尺,長寬比為:1,這也是前兩次,下西洋和南洋船隊的主要船型。”
“有圖嗎?”朱祁鈺問道。
石璞點頭抽出一張紙說道:“有。”
朱祁鈺拿過了那張圖紙看了許久,又看了石璞一眼,石璞雖然平日里蔫不拉幾,不聲不響,從來不表態,但這張紙十分的白凈,證明是新畫好的,可見是早有準備。
兩千料船的排水量大約在一千噸左右,轉向靈活,有六桅九帆八旋櫓,亦有墻雉、火炮的安置位。
有隔艙板與船殼板用扁鐵和鉤釘相連,如果一個艙室漏水,立刻放下隔艙板,可以有效防止寶船在海上沉沒。
“這不挺好的嗎?既滿足了遠洋需要,又滿足了作戰需要,為何后來廢置了呢?”朱祁鈺將草稿紙遞了回去。
大明的船本身很瘦,怎么長胖的?
石璞將那頁夾好說道:“這不是到了后來,就沒有海戰需要,主要行商用途嗎?”
“原來如此。”朱祁鈺明白石璞的意思了。
后來大明艦隊已經天下無敵,自然是可勁兒的往大了造,從一千五到兩千五,再到五千料,為了船的穩定,可不就是越造越寬嗎?
反正也沒人敢打大明艦隊的主意…
就倆字,豪橫。
第二個原因,就是為了裝更多的貨物,大明的五千料封舟、兩千五百料和三千料的闊船,就是麻袋裝錢的那個麻袋,當然是裝香料運回國。
現在航路的情況幾乎回到了當初永樂初年的情況,所以,這種面面俱到小能手的兩千料船舶,自然又進入了工部尚書的視線之中。
朱祁鈺滿意的點頭說道:“就這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