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八章 大明的主人只有一個
他們的罪行,還沒有到需要凌遲處死的地步。
興安再次拿起了一卷圣旨,他打開之后,繼續高聲說道:“我朝立市舶提舉司,以主諸番入貢,舊制應入貢番,先給與符簿。凡及至,三司與合符,視其表文方物無偽,乃津送入京。”
“今,為入貢通商之便,專設密州提舉司,提督市舶太監齊新赴密州,設提舉一人,從五品,副提舉二人,從六品,欽此。”
這這封圣旨極其簡短。
兩件事,第一件事密州提舉司民營轉官營,并且有計省太監齊新前往提督,第二件事則是入貢、通商混為一談。
這是朱祁鈺故意這么寫的。
大明海貿,無外乎,貢舶與商舶二事。
貢舶為王法所許,司于貢舶,貿易之公也,是為入貢;
海商為王法所不許,不司于貢舶,貿易之私也,是為通商。
大明長期堅持海禁戰略,導致了大明對海貿之事,尤其是私人海貿,疏于管理。
急劇擴張的私人海貿,在超過兩百年的時間里,都沒有被市舶司納入管理范圍之中,直到隆慶開關,在漳州月港建立了供給私人海貿的市舶司,才算是將入貢、通商納入了王朝的管理范圍之內。
但是持續了十七年的隆慶開關,張居正一死,人亡政息了,月港反而成了藏污納垢,一起發財之地。
朱祁鈺這個圣旨,話很短,但是事兒,很大。
朱祁鈺在恢復提舉司的編制,提舉市舶太監。
將貢舶和商舶相提并論,意圖將私人海貿,納入管轄的意思,已經昭然若揭了。
興安讀完了奏疏,向后走了兩步,奉天殿內一片安靜,就是根兒針在地上,都能聽得到的安靜。
一陣春風拂過,吹動著窗邊的重重羅幕,發出了呼啦啦的響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