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四十三章 公權和私權的界限
漳州香料廠的七個人,做出了樟腦丸和萬金油,是否值得朱祁鈺賜下奇功牌?
自然值得。
因為樟腦丸可以驅蟲。
大明最尊貴的親王,襄王殿下在貴州的時候,曾經因為蚊蟲叮咬患上了瘧疾,持續發燒了將近一個月,一只腳都踏進了鬼門關,才挺過來沒有以身殉國。
可想而知,樟腦丸的驅蟲,對大明的益處,那是生萬民之物。
朱祁鈺的車駕繼續向前,他走的并不是很快,因為扈從的三千緹騎有近半數喬裝打扮,四處風聞言事去了。
大明皇帝陛下的南巡是務實的,是要深入基層了解詳情的,而陛下最討厭的就是粉飾太平。
如果是因為能力不足,或者問題根深蒂固導致出現了問題,大皇帝并不怕事兒,甚至會給予幫助。
就比如姚龍搞定不了江西的學閥,大皇帝就親自前往江西解決。
大皇帝討厭粉飾太平,是因為這種層層遮遮掩掩,搞出國泰民安、歌舞升平的假象,是將問題一點點掩蓋,小病也拖成大病,最后病入膏肓、無可救藥。
早發現、早報告、早介入、早診斷、早治療、早痊愈,是朱祁鈺一貫政治主張,所以在南巡的路上,朱祁鈺一直散出了自己的緹騎,在風聞言事。
南衙的遮奢豪戶的感覺沒有錯,真的有把刀在他們的脖子架著,一旦發現不法事兒,朱祁鈺絕不會手下留情。
其實陳鎰、滕昭等地方官員的奏稟,也反應出了福建現存的最大問題,那就是成丁太少了。
福建諸府,遍地跑的都是些孩子。
本就不多的青壯勞力,為了多賺些錢,跑到了琉球、雞籠去伐木開荒,而福建就出現了青壯勞力缺失,所以才會向四鄰挖墻角。
這是地方之間的競爭,地方之間的競爭,是有益于大明發展的,朱祁鈺樂見其成。
十余日之后,朱祁鈺來到了福州府駐蹕,連日舟車勞頓,朱祁鈺會在福州府駐蹕休整十余日,再行南下。
“商輅不是在修稽戾王實錄嗎?”朱祁鈺敲著桌子說道:“修了這么久,這修了快半年了吧,還沒修出什么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