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五章 人生,有很多的選擇
陳有德說道:“這是一種很普通的計數器,每撥動一次,則計數一次。”
他將一個很普通的計數器放在了鐘擺的位置。
“就像是這樣,每次擺動,都可以計數,所以我們獲得一個精確的計時。”
“當我們的擺足夠重的時候,計數的影響就可以忽略不計了。”
“臣在這里,只是想要講解清楚其中的原理,不敢欺瞞陛下。”
朱祁鈺點頭說道:“你這個朕可以理解了,原理說的很明白。”
陳有德就是用擺的等時性原理,進行精確計時和兀魯伯如出一轍。
精確計時的追求是孜孜不倦的。
兀魯伯也是利用這種計時方法,精確的計算了歲差和地軸傾角。
陳有德繼續說道:“陛下,水運儀象臺上,有二十個小時辰,蘇頌將一個時辰分為了時初時正。”
“在水運儀象臺上,第二層是晝夜時初正輪,輪邊有二十四個司辰木人,表示十二個時辰的時初、時正。”
“第三層是報刻司辰輪,輪邊有九十六個司辰本人,每刻出現一人。”
“所以通常意義上的午時三刻,應該是午初時三刻。”
“所以呢?”朱祁鈺繼續向前走著問道。
陳有德俯首說道:“一天有十二個時辰,二十四個小時辰,九十六刻,每一刻有十五法須,則每個小時辰有六十分,每一分有六十度秒,一日有八萬六千四百度秒。”
“是所謂:日月代明而晝夜分,刻漏擺鐘者準之,無分秒忽之失焉。”
朱祁鈺理解了,北宋蘇頌為了更加精準的計時,已經將一天分為了二十四個小時,九十六刻,每一小時辰為六十分,每一分鐘分成了六十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