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三章 于謙不咬餌
大明的八股文,是一種很有趣的東西,會試尤其像國考的筆試,內容像極了行策加申論,殿試則像極了面試。
朱祁鈺還不是大皇帝的時候,參加國考、省考,考過一段時間的公務員,但是面試老是過不去,沒能成功上岸,最后考了個國辦教師。
流程大同小異。
而且這東西出題,完全隨皇帝心意,尤其是在大明朝,比如洪武年間的會試就從不出孟子;有些皇帝比較懶,就會交給翰林院編修去出題,就會非常嚴格。
有的皇帝則是自己出策問,比如崇禎七年,二十三歲的崇禎皇帝就搞出了策問十問,問策天下。
崇禎這十問,問的好不好?很好!
崇禎七年、十年、十三年的殿試策問,可謂是道盡了明末的所有問題。
但是從現象里剝離問題,并不是難事。
這些問題的原因在哪里呢?又應該如何解決呢?
問一幫讀了一輩子圣賢書的人,靠嘴炮能解決問題嗎?
崇禎在崇禎十年又問了一件很有意思的問題:為什么唐朝時任用劉宴、李抱真,不到三年就可以富國強兵?咱大明朝,咋就不行呢?
其實答案大明太祖高皇帝早就說過了,元以縱失天下。
大明除了洪武、永樂年間,對肉食者,依舊是太過于寬宥了。
朱祁鈺是從論語、孟子、禮記里面選了隨便選擇了三句倡議節儉、勤勉的詞句,讓學子們自由發揮,策問也比較簡單的主要從道、德、功,三個方面去入手。
“臣不看。”于謙頭皮發麻,皇帝又在下餌。
科舉本來不管他的事兒,這要是出個科舉舞弊案,他不是憑白受牽連,多看一眼,算他輸。
朱祁鈺嘆息,于謙他不咬餌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