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四章 亡國之君的模樣,越來越清晰
“京營忻城伯趙榮不赴營操練,以致軍容不整、紀律全無,士卒喧嘩、行伍錯亂。”
于謙的第一份奏疏上面就是兩個勛臣伯爵,一個忻城伯,一個應城伯,兩個人于謙不用他們的理由。
這種事必須要說清楚,為什么寧愿從牢里撈出石亨和劉安來,也不用勛貴和某些人。
范廣遼東都指揮僉事入京,出任京師左副總兵官,石亨副將。
而劉安,是之前的大同總兵官。
“臣不敢用他,怕招致災禍。”于謙無奈的說道。
朱祁鎮認真的看了半天,說道:“此奏疏已經由都察院核準,確有此事,那就辦了吧。”
他拿起了桌上的朱筆批紅,還給了于謙。
這封治罪的奏疏,上面還有徐有貞的簽名,這個都察院的扛把子,可以說是于謙的政敵,徐有貞是堅定的南遷派,而且身體力行,將妻兒老小送到了南方,于謙說往東,徐有貞必然說往西。
能讓于謙和徐有貞這兩個政敵,握手言和,倆人合起伙來查辦,可見忻城伯、應城伯多么不得人心。
朱祁鈺打開了第二封奏疏。
他沒有馬上批紅,而是問道:“這次參戰的所有軍士可有封賞?”
“按制犒賞,無功不賞。”于謙立刻說道。
甚至在十團營和軍士同吃同住了月余,如普通軍士那般操練,對參戰之軍士,自然是多有關注,也不意外。
沒打仗是他們的防區沒被侵擾,只是執行任務不同罷了。
朱祁鈺看著依舊執拗的于謙,想了半天說道:“那就以犒賞為名吧,每人額定五兩現銀,折合成酒肉米粱,分發給參戰軍士,這總可以了吧。”
只是覺得軍士辛苦,皇帝不差餓兵,多少也該意思意思。
但是陛下的意思是犒賞激勵,那就沒啥問題了,五兩現銀折酒肉米粱,至少能好吃好喝好一個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