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八章 萬夫一力,天下無敵
“永樂元年,征屯田子粒兩千四百三十五萬石,至永樂十年,征屯田子粒僅有九百一十二石了。”
屯田子粒,曾經是大明軍戰無不勝、攻無不克的根由之一。
“多少?”楊洪面色凝重的問道,糧食是大明軍隊戰斗力保證,兵馬未動糧草先行,是顛不破的道理。
“某曾在陜西、山西但任巡撫,楊王可知,長安直抵獨石一帶,田連阡陌,耕獲頗豐,某就四處詢問,則皆鎮守、總兵、參將并都指揮等官,占為己業?!?br/>
于謙說完深深的看了一眼楊洪,他為何要跟楊王單獨說這個問題?
楊洪剛剛到宣府上任不到一年,手下就有了一千三百多頃的膏腴之田,什么是膏腴之田,就是肥的流油的田地。
他略微有些尷尬的拿起了茶杯喝了口茶,也是頗為無奈的說道:“軍卒逃屯,某也是權宜之計啊。”
“今日一厘,明日兩分,日拱一卒,最終都是僭越,陛下分外憂心,大明正處于多事之秋,楊王,我們作為臣子,應該戮力一心,為陛下解憂才是?!?br/>
于謙總是偏向溫和的。
這個時候,再不表態,下一次就不是溫和了,而是都察院連章彈劾,他這才剛封侯,還沒焐熱呢,陛下還未賜下誥券,還不是世襲侯。
楊洪嘆氣的說道:“皆因為這畝稅二字。”
“均算一下,這每頃六石,草九束,地畝錢,再加上攤派,能完成這天下軍所十不存一。”
“唯獨那些貧瘠的下田讓軍戶種,軍戶壓根撐不住稅賦,就只能逃了。”
楊洪給出了兩個理由,第一個就是畝稅,第二個就是侵占,這是兩個主要原因。
畝稅是朝廷定的,侵占的人是軍戶們惹不得人,自然只能侵占了。
什么叫權宜之計?
他并不想刨大明的根基,肥了自己。
還不如他楊王占了,那應繳稅賦補齊,也好過宣府知府四處求爺爺告奶奶,搞出三七分賬,七成還是人家的戲碼,山外九州民風彪悍,逼急了,他們真的會殺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