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7.未知他人苦,莫勸他人善
“華哥這是什么?”
袁華把書的封皮給她看,隨口介紹道:
“嗯,這算是咱們這部電影的設定集吧!從1997到2075的編年史。”
開機發布會已經結束,但拍攝并未正式開始,趁著郭凡調試設備,袁華隨手拿起設定集翻了翻,結果就吸引了趙金嘜的注意——
趙金嘜嘖嘖稱奇:“啊,居然還有這種東西?這么厚,這得有多少字啊?”
“呃……三四十萬字吧!”
沒有人的成功是偶然的,華語科幻電影之光,里程碑式作品《流浪地球》誕生的背后,是郭凡導演團隊經年累月不懈的努力。
前世這部電影給人最大的驚喜就是沒有廉價感,整個世界是令人信服的,這一點得益于導演對于細節的追求,先構建世界觀,然后再在框架下講故事。
就比如說袁華手里這本書,就是郭凡請來華國科學院天體物理方面的教授,在他們的幫助下,編出了電影世界從1997年到2075年近百年的編年史——
創作出了包括壓縮蔬菜包、鶴嘴挖掘機、重聚變反應堆等道具清單,推測出了包括引力地震、永日、雪霧等未來可能出現的自然現象。
除此之外,在數十萬字的世界觀設定里,涉及了未來的政治、經濟、文化、科技等方方面面的內容。
觀眾在電影中看到的是冰山一角,而冰山一角下面的龐大實體就要仰仗世界觀的夯實。
這部電影為什么牛逼?其實就在這點點滴滴的細節里。
不同于軟科幻,創作硬科幻電影劇本首先要解決的難題就是未來世界觀的創造,首先要構建一個新的世界,而這個世界是不能被證偽且自洽的。
順便說一句,微小的bug從來不是電影的黑點。畢竟科幻電影并非科學,而是藝術。
《流浪地球》電影故事其實并不復雜,講的是太陽系面臨毀滅,人類為了生存,要帶著地球去流浪,花2500年時間在宇宙中重新找一個星系定居,可是在途經木星的時候,卻遭遇了生死險情,最后通過全人類的齊心協力和英雄的自我犧牲成功闖關,繼續漫漫征程。
袁華扮演的劉啟和趙今嘜扮演的韓朵朵,基本上可以算是本片的男女主角,電影主要就是圍繞男女主的成長和冒險來敘事的……
插句題外話,《流浪地球》的男主一直都是劉啟,而不是吳景扮演的劉培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