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75 略盡綿薄之力
9月,《京城遇上西雅圖》的余熱尚存,大蜜蜜一度風頭無兩,在機場吃碗牛肉面都能登上微博熱搜。
不過曹軒和胡蜻卻沒時間關心她,現在他們全家老小的視線都放在兩個孩子身上。
新的一年開學季,已經6歲的曹黎小朋友正式從幼兒園大班光榮的升級為小學生,而快3歲的曹陽,也提前踏入幼兒園的大門。
曹陽上的幼兒園和她姐一樣,都是京師大附屬幼兒園。
曹黎本來應該直升位于西城的京師大附屬實驗小學,也叫【京師附小】。
這種學校是京城對古老的小學之一,好像是光緒年間就有了,出過不少名人啊,比如著名的陳大導,還有一些領導就是這個小學出來的。
學校不大,一共才十幾個班,學生非常難進多數招收師大子弟和劃片生,父母還得符合京城戶口等條件,而且有錢不行還得有關系,據說最后還要交一些贊助費,一年大概8~10萬。
這點錢對于曹家來說是小事,關系曹老板也能找人疏通,就是不找人,他們家也有學區房,平房樓房都行。
不過曹黎不愿意去,原因是因為這個學校太老了,坐落在一個老四合院,環境清幽安靜,人員簡單。
或許對于別的孩子來說,這是一個不錯的體驗,家長也覺得有逼格。
但曹黎真的不喜歡這種老式小學。
自己家就是一片又一片的四合院,之前的幼兒園也是以平房為主,曹黎待都待膩了。
因為父母的原因,這孩子出去玩的機會不多交的朋友也少,所以別人向往的安靜簡單,對于她來說反倒是一個負擔。
曹黎就喜歡那種幾千人的大學校,可以在幾層的教學樓和大操場上到處跑,熱熱鬧鬧,充實快樂。
曹軒疼閨女,反正什么升學成績對家里也不太看重,就隨了孩子的愿。
名校或名校的放在一邊,主要是看重教師素質、人氣、安全等問題,最終挑選了一個二流小學一一五星小學。
這所小學位于西城和海淀交界,距離家里也不算遠,公交也就四五站地,名氣不算大,但其實各方面條件都不錯,屬于二流第一梯隊。
可能是因為建學時間較短,1995年才開辦,不如那幫老學校以及政府重點扶持的學校顯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