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6 很有學問的吃貨們
簡單旳交流后,陳典誠強壓下興奮的心情結完賬走出咖啡廳,但平時養成的理科思維能力并沒有讓這個年輕人忘形,而是淡定的沿著31號樓前的馬路一直向前走,一直走到燕北大學第二體育館,進去之后找了個位置坐下來,才飛快的拿出了手機……
當然不是因為星宇集團那五個億這種小事情,而是得趕緊建一個吃貨群,不然會穿幫。
如果換了兩年前,這件事做起來毫無壓力,只要連上三月服務器,完全可以馬上弄出一個這樣的群聊來。而且里面的偽吃貨絕對能讓人懷疑人生。
但現在不行。
因為兩年前在他導師寧為大佬的建議跟參與下擬定了《華夏人工智能保護法》,但在陳典誠看來其實這妥妥的就是《華夏人工智能限制法》。
比如這部法律規定中法律主體的定義是由硬件或軟件實現的具備一定類人意識的非生命體;規定了類似的生命體不享有選舉跟被選舉權,但可以享有其他一些權利,現在以及未來人工智能的發明、創造、創作均受知識產權保護法、著作權法、專利法的保護。
最讓此時陳典誠不爽的規定是,鑒于這類類人意識目前表現出的特殊性,在華夏境內以及華夏互聯網管理范圍的平臺內人工智能在所有社交、娛樂、門戶網等等平臺可以且僅能擁有唯一一個賬號。
翻譯過來便是,國外三月在臉書、推特、油管上有多少個賬號,華夏都不管。但微信、QQ、抖音、微博等等軟件三月都有且僅能擁有一個賬號。
所以換了兩年前,陳典誠只需要給導師打個電話,臨時要點權限,一個全是三月的吃貨群就建好了。通過網絡上各種餐飲評分大數據分析,三月能輕松剔除掉那些明顯贊跟明顯黑的評價,然后用幾十上百個號,在吃貨群里熱烈討論,營造出一群吃貨爭相分享各店美食的假象,甚至還能設定探討的時間。
但因為這款《人工智能保護法》不能這么干了。
好在陳典誠是寧社社長,除了寧社成員本就都在微信好友里外,歷屆寧班的同學,其他院系一些優秀申請人,也同樣在他的微信好友里。
當然這個群也不能亂組,喜歡鬧騰亂說話的不能加,太老實又沒事喜歡水群的不能加,大概總結好了條件,陳典誠用了大概十分鐘做選擇,勾了131人建了一個群, 群名也很大氣“燕北大學吃貨聯盟”。群成員大都是陳典誠最了解的寧社成員為主體構成。
新群建好之后, 陳典誠立刻開始在群里交代注意事項。
“@所有人兄弟們, 你們看到群名了嗎?這是個已經有兩年歷史的吃貨群,也是我們燕北大學的秘密組織吃貨聯盟,我們的目標是吃遍京城大街小巷, 分享最具特色跟最美味的東西。都懂了嗎?看到群消息的,發現身邊有在做題的, 搞實驗的, 看到同寢同學在群里但沒看手機的, 都趕緊知會一聲,等會別穿幫了!”
社長建群, 還丟出這么一句沒頭沒腦的話,頓時讓微信群里熱鬧起來,反應最快的是一堆的問號, 隨后便是各種問題。
“老陳, 你餓了?”
“啥情況?是我錯過了什么嗎?吃貨聯盟什么鬼?”
“說實話, 陳社長, 對于一個已經一年都沒出過一次校門的孩子來說,這個群名跟要求有些羞辱的味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