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9 這事,你不其實接也行……
“喂,小張,數學國際研發中心那邊寧院士說有重要消息發布,希望新傳社這邊配合著來采訪一下,你安排一下,已經約好了,早上十點就待人過去?!?br/>
“啊?去拍寧院士?”
“不是寧院士,說是安排了一個寧院士旳學生專門接受采訪,反正十點過去就行了。對了,記得帶上小文。”
“小文?屈教授,新傳社好像沒有姓文的???”
“沒有姓文的?不是吧,寧院士專門交代了,今天只接受文以沫的專訪?不是你們新傳社的?”
“文以沫?我都不認識啊?!?br/>
“我想想,對對對,好像寧院士說了,是傳播專業大二的,你趕緊去聯系一下。有課的話,就幫著請下假,這個事情得辦好,人家專門交代了,除了小文,不接受別人的采訪?!?br/>
“好的,我這就去找找?!?br/>
……
“在講今天這章之前,也就是傳播與公權力這章前,我們首先要提到一個人物,他就是美國二十世紀一位很偉大的報業人——李普曼。他在1922年出版的《民意》中認為,對外部的世界、媒體營造的虛假環境和人們頭腦中關于世界的圖像做了區別?!?br/>
“這句話是什么意思呢?很簡單,李普曼認為普通人往往會對現實的認識越來越間接,絕大多數普通人自認為是真實的東西,不過是利益群體利用大眾媒體制造出的虛假環境。此外,由于普通人注意力、時間跟社會圈子有限,他們很難有充足的時間跟能力越過大眾媒介去直接接觸這個世界?!?br/>
“即使有人同時具備上述條件,但往往也會因為人們會用頭腦中先入為主的刻板印象去定義他并不了解的外界事物,依然無法獲得對這個世界最真實的印象。了解了這些,大家是不是發現,這跟我們前文講到的傳播六種話語之傳播是控制相對應了?那么接下來我們要對這種說法來思考傳播學的話語……”
“砰, 砰……不好意思, 劉教授, 打擾了,我是學院新傳社的張潔,有些很重要的事想跟您說下?!?br/>
“嗯?什么事?”
……
文以沫停下了埋頭做筆記, 不自覺的嘟著嘴看著張潔走到講臺上跟老師附耳交談。
挺奇怪的,這還是她第一次看到學院新傳社的人打攪教授上課。不過作為新聞與傳播學院第一個由學生建立的通訊社, 顯然還是挺有面子的, 起碼一向嚴肅的老劉剛上課就被打斷并沒有什么慍怒的情緒。
心里真想著有的沒的, 突然就聽到老劉重新開了麥克風,聲音傳遍教室:“文以沫同學來了沒有?文以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