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2 天才科學家跟公主
寧為回到房間就打開電腦開始測試羅伯特·桑迪論文中的一些東西。
如果能把這些東西用到三月身上,必然能大大加快三月對許多基本問題的理解,甚至對數學問題的理解。比如讓三月繼續深入的去推進NS方程的理解。
……
原因無他,在許多西方普通人看來,所有亞洲人似乎都是一個樣子。但如果這個亞洲人特別有名或者特別有錢情況卻又不一樣了,雖然多數人對于寧為能掌控的財富并不了解,但他卻起碼能滿足其中之一。
除此之外,跟美國數學院院士菲爾茲獎獲得者盧卡森·弗蘭德的隔空交鋒,當寧為在《自然》上發表了一篇KLS猜想,像是一位刺客,勇往無前的刺出那一劍,便深藏功與名,卻直接導致這件事以大名鼎鼎的數學家盧卡森·弗蘭德在醫院養病而告一段落。
甚至還有小道消息,有著數學天才菲爾茲獎最有力競爭者之稱的史密斯教授,不過因為跟寧為的研究撞車,最終辭去了MIT數學教授的職位,開始鉆研哲學為附證,讓人不管從哪個方向來看,寧為都是一顆科學界正在冉冉升起的新星,起碼在這個時代,目前似乎還沒有誰能夠阻其鋒芒。
從照片的角度看還特別曖昧,就像公主依偎在寧為懷中拍攝的一般。
但對于普通民眾哪有幾個專業人士?更別提這些東西其實并不重要。
“雪國皇室小公主魅力無限,華夏知名年輕科學家情亂蒙特利爾!”
當太陽報看到了同行的這個標題,大概是怒了,沒有五分鐘也在其官方推特上報導了這件事,當然標題必須要更加夸張。
當然,照片肯定是不能用泰晤士報上的了,但是這不要緊,谷歌上隨便搜索一下,很快就能找到許多寧為跟伊莎貝爾公主在一起的照片,包括一大早伊莎貝爾跟寧為走在一起出席報告會的照片,還有兩人在咖啡廳面對面坐著聊天的照片,以及兩人一起前往餐廳的照片。
當然,小報的能量絕對不止于此,不過一個小時時間,太陽報又在其周日《世界新聞報》官網上發布了一個曲折輾轉讓人欲罷不能的愛情故事,話說一年前的某日公主邂逅了當時還聲名不顯的華夏小子,兩人一見傾心,卻被萬惡的門戶之見拆散,然后小伙子發憤圖強,成了舉世知名的科學家,一年后公主不顧皇室尊嚴跟震怒,兩人再次相約蒙特利爾,陪著少年走上世界最高的科技舞臺……
因為總有人會自發的幫助這家小報去找到那些隱藏的線索,來佐證那些看似離譜的故事。
這個時候似乎沒人記得太陽報的記者們本就最擅長用已知線索來構造故事。如果在加上太陽報在報道其他新聞上一貫不太靠譜,但在報道各種花邊新聞方面堪稱永遠滴神,竟然真讓不少人相信了這個故事。
畢竟歐洲可存在許多有著皇室情節的普通人,大家都對皇室的生活很感興趣,這可是一波極大的流量。更別提在太陽報的科普下,越來越多的人都清楚了伊莎貝爾還不是普通的公主,她是現任國王的親女兒,雪國王室法律意義上的第三順位繼承人,也就是說未來是真有機會繼承王位成為女王的公主。
這大概要得益于太陽報在故事塑造中,將寧為描述成了一個本來一無所有,完全靠著對愛情的執著,努力奮進才擁有了現在的一切,底層人靠自己的努力出人頭地本就符合絕大多數人對生活的期望,像極了童話故事中的主人公,更別提兩人年紀恰好相仿,正在一個人最青春最黃金的年紀。
甚至太陽報編輯室電話快被打爆了,觀眾們紛紛希望能看到這個故事更細節的部分,甚至不少人表示哪怕最近第三版的女郎穿得更保守些都沒關系,但請一定把寧為跟公主那些故事的細節講出來,大家都很愛看……
而在互聯網時代,這一切的發生用時不過幾個小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