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徐天賜,九龍拳臺上再沒人比你夠打,那小子是來玩票的,無論你們之間輸贏如何,以后第六擂的擂主都非你莫屬。我當然要關照一下未來九龍拳臺的臺柱子。” “太歲你說笑了,我哪夠格兒做擂主,而且擂臺上刀劍無眼,我撈夠老婆本就回鄉下養老了。“ “香港是個好地方,留下吧,打幾年拳退下來,在福義大廈做馬夫,抽水賺錢。還是說……“ 余束眉毛挑了挑,“你不愿意跟我做事?” 李閻沉默了一會兒,忽然笑了出來。 “怎么會?” “那就行嘍,吃飯。” 酒菜上了宴席,阿媚開口問道:“太歲,是不是今晚常申請洪門長輩做陪跟你擺和頭酒?” “到時候讓宗叔去談,我人到了就行。”太歲回答。 早在清末,香港已經有大批社團字頭存在,宣統元年,原天主山碧血堂紅旗五哥黑骨仔聯合十幾個堂口召開洪門大會,建議在所有洪門堂口的名字前面加上一個和字,寓意以和為貴,從此,香港以和字開頭的社團便絡繹不絕。 常申請洪門叔伯作陪,誠意擺得很足,也或多或少有拿全香江的和字頭社團相逼的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