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七十五:效仿
賈蕓如今已不再年少,成了頜下蓄須的中年男子,這些年為了德林號的事,天南海北數萬里間奔波不停,眼界和手段不俗,也從不倨傲。
孫乃成笑道:“寧安伯過譽了,都是為了圣上,為了朝廷公事,兵部不過做了該做之事。”
兵部左侍郎王澤瑞笑道:“如今朝廷大政方向改了,雖還不到刀兵入庫之時,但削減本土兵力,已成了上下共識。正逢盛世,對于尋常州縣,官府衙役足以應對絕大多數情況,駐軍守備非必須之制。裁撤下來的兵備,可直接派往藩土、外省,一舉兩得。”
賈蕓附和道:“正是此理,漢藩、唐藩還有秦藩,都是重中之重,安南省、暹羅省、呂宋省、東瀛省、新羅省,哪一處都缺人,多少都不夠往里填的。所以,才愈發要盡快建設好鐵路,方能極大加快對民生的改善。唯有民生大大改善,百姓才能多繁衍生育。”
兵部右侍郎彭琦說道:“寧安伯,在下對鐵路這一事務,著實了解的有限。過往從未聽說過,也想不出到底有甚么玄奇……當然,眼下各處傳言頗多,可都夸成神仙了。這鐵路火車,果真就成了木牛流馬了?”
不止他,其實孫乃成和王澤瑞也是一知半解,當下世上絕大多數人,都處于想象中。
只因這是至圣天子所推崇的,所以人們才沒有道理的跟風追隨,視若神器……
賈蕓笑著解釋道:“彭大人上回也是去了西山煤田的,當見過火車?”
彭琦道:“見過是見過,可終究不過是修條路。這十多年來,大燕何曾斷過修路?南上北下的路,都不算差啊。百萬計的藩民修了這么多年,打開天辟地以來,官道也沒這樣好過。果真有必要再……不是,我的意思是,鐵路修通后,果真有那么大的效應?如今水路暢通啊。就是這么點好奇……”
說著,彭琦腦門見汗,心里頗有些懊悔,言多必失。
好在,賈蕓好似未聽出甚么,只呵呵笑著解釋道:“咱們大燕疆域實在太廣博了,彭大人,我且不說商貨運輸,每快一天意味著多大的利潤,就說運兵……正常行軍,一萬大軍從京城出發南下至粵州,怕是要走二三個月。可有了火車呢?最多,不超過十天!而且這個時間,一定會越來越快!彭大人也是軍中老人,當知其中利害。”
孫乃成在一旁大笑道:“若果真如此,鐵路便是大燕江山的萬世之基啊!好,好!寧安伯放心,兵部一定竭盡全力,要人給人,要鐵給鐵,一定助太子和寧安伯,將鐵路給鋪穩妥了!”
賈蕓拱手笑道:“那就多謝孫部堂了!其實不僅用在軍事上,等鐵路修通暢后,南方的各式稻米、水果、海味,都將會大批量的送入北地千家萬戶。而北地的牛羊,也會讓南方百姓解解饞。民生提高了,百姓就能多生養孩子。丁口繁盛了,藩土和外省那些足以將養十倍大燕之民的土地,就有人去耕作了。
如今都道盛世已極,其實眼下才到哪?不過剛剛開始罷了,吃不起肉的百姓還多的是!總有一天,大口吃肉不再是權貴巨賈們的特權。”
……
兵部衙門外,看著賈蕓打馬離去,孫乃成神情微妙,左侍郎王澤瑞更是嘖嘖嘆道:“這位寧安伯在京的時日不多,京中各處對其了解不深。如今看來,賈家還是出了位英才的。可惜了,只能在內務府打熬,否則以此心性,便是換一身紫袍,也未嘗不能。”
孫乃成微笑道:“子言啊,憑他的身份,還在意一身紫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