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有趣的家伙 二
至于生存戰場……
楚君歸感覺大部分人其實還很不錯,以后只要不撞到自己槍口上,還是放他們一馬算了。
返回住處,楚君歸喝了一大杯水,身上的酒氣迅速消散。
作為實驗體,他有超強的胃,超強的肝,超強的腎,結果就是那些高度數的烈酒,到他嘴里就跟清爽淡雅的生啤差不多。就算不是實驗體,能被一瓶生啤放倒的人還真的不多。
清醒之后,楚君歸坐在工作臺前,啟動個人終端,面前的墻壁就變成了屏幕。他把手放在屏幕上,驗證了身份,就開始瀏覽資料,彌補對整個時代常識方面的欠缺。
作為實驗體,楚君歸過去根本不需要知道任何常識,有測試需要時臨時加載就可以了。為了避免干擾測試結果,每次測試完畢,不必要的數據殘留都會被清洗消除。所以他對身處的時代、環境認知完全是一片空白。
博士后來融合給他的記憶,關于外部世界也是相當有限。那個少年自記事時起,絕大部分時間都是在太空基地中生活,情緒也是簡單而熾烈。少年對外部世界的認識大多來自于星盟新聞,而不是親身體驗。
坐在終端前,楚君歸迅速瀏覽資料目標,最后選擇了人類簡史。
打開資料前,他看了一眼系統時間,顯示是公元3443年7月29日。
進入星際時代,人類仍是延續了母星時代的紀元習慣,以公元作為紀元的原點。
最初的人類,在選擇大腦而不是利齒獠牙作為主要進化方向后,經歷了幾萬年的進化,終于成為母星上的霸主,締造了數量眾多的文明。
從最初工具的誕生,再到第一次離開母星,踏入太空,人類整整用了一萬年。
雖然對于宇宙來說,一萬年不過是短暫一瞬,星體的壽命都是千萬甚至億年作為單位,可是人類的生命只有短短百年,一萬年已經是太久太久。
自進入太空后,母星文明就進入一個爆炸性發展的階段。當時許多人都在預測五十甚至三十年后,人類就可以進入太空居住的新階段,甚至移民其它行星也不再是天方夜譚。這種樂觀,在人類第一次踏上母星月亮之時,達到了頂峰。
有意思的是,與樂觀相對應的,則是各種末世和悲觀言論的興起。許多預言家認為在新的千年到來前,人類就會耗光石油、糧食、空氣、水……等等一切想象得到的資源。而當時距離新的千年,只有不到五十年了。
各種各樣的末日預言此起彼伏,始終不曾消失。而人類則一直按著既定的步伐前進著,一直到新千年到來,石油也還很豐富,煤更是被視為有污染的能源而被嫌棄。人口一直在增長,早就超過了末世派學者預言的極限,但糧食也變得更多了。
人類逐漸發現,自然的承載力比想象中要高得多。但仍然有些人頑固地不肯承認這一點,繼續宣揚著自然生態的脆弱,仿佛只要人類多踏出一小步,母星就會立刻崩潰一樣。
而實際上,人類,至少是當時的人類,對于母星來說真沒有想象中那么重要。人類如果往前走得太多,崩潰的不是母星,而是自己。母星的表面,會換一批生物繼續繁衍。
人類總是把自己想得比真實更加重要,就像在照鏡子時,眼中的自己會下意識地美化30%一樣。
時代依舊發展,人類也是如此。只是人類真正踏入星海旅程的時間,比預測的要晚得多。直到300年后,第一批開拓者,才真正離開恒星系,踏上探索深空的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