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一章 絕路
陳慶站在高處望著被押進來的降兵,這批軍隊的素質不錯,普遍身材高大,也很年輕,比在漢陽擊敗的那支偽齊軍的素質高得多。
陳慶軍隊對兵員的要求比較高,身材都要在六尺以上,換算過來就是要一米七五歲以上,能將一百斤重物舉過頭頂,雖然要求很高,但待遇卻不錯,除了朝廷的俸祿外,軍隊也每月有一貫錢的補助,另外常常有戰利品賞賜,既能保家衛國,也能從軍掙錢,他的士氣才始終保持著高昂狀態。
陳慶對王鐸和高定道:“你們從里面挑選三千精銳,補充我們的兵力損失。”
“遵令!”兩人快步去了。
次日中午,楊再興帶著輜重戰俘回來了,一同過來的,還有鎮撫使兼峽州知事張自良。
張自良是一名文官,但也被亂世磨練得文武兼修,文能上學堂教書,武能率領士兵打仗,性格也時分爽直。
“這些戰俘不錯,我也挑兩千人補充一下兵力,下次再殺過來,峽州和歸州都保不住了。”
“張知事盡管挑選戰俘,但我有個建議!”
陳慶笑道:“我看夷陵和江陵府的土地頗多,不如把讓士兵寫信把家人都接過來生活,這樣士兵也能安心從軍,否則容易逃走。”
張自良點點頭,“有道理,我和宣撫使商量一下,把一部分官田轉為軍田。”
陳慶其實也同樣遇到這樣的困擾,他的軍隊士兵都是西北人,這就注定他不可能在岳州長駐,還得想辦法調回西北。
下午,張曉把一本名冊交給他,從戰俘中挑選出來的三千士兵,陳慶看了看軍冊,士兵的籍貫幾乎都是河南府、陜州、汝州一帶的人。
“都統,讓士兵安心下來,恐怕不容易!”
陳慶明白張曉的意思,如果是同一國還好說,偏偏他們的家人生活在敵國,確實軍心不容易安穩。
“我找時間安撫一下他們的情緒。”
張曉遲疑一下道:“安撫也只是一時,卑職的意思說,最好咱們有一塊根基之地,像秦州一樣的地方,就能想辦法把他們家人遷移到秦州,士兵就穩定下來了,這才是治本之策。”
陳慶點點頭,“我知道你的意思,可能這次荊襄之戰結束后,我還會去一趟臨安受爵,到時候走走關系,盡量把我再調回去。”
張曉擔憂道:“可都統調來荊湖才幾個月,又想調回去,朝廷會答應嗎?”
陳慶淡淡道:“一般而言不太可能,但如果遇到特殊情況,比如漢中淪陷、巴蜀危急,就有希望了,以朱勝非的迂腐和專權,西北肯定會出現危機,時間早晚的問題!”
休整兩天后,陳慶率領大軍離開了峽州,向襄陽府進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