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章 牛皋
趙小乙匍匐在山坡邊緣,探頭向四周望去,整個山崗的外形就像一把鐮刀,正好把月牙形大營包圍起來,對方構建大營也顯然是考慮到了山的外形。
再看山腳下,山腳下是一片空地,一直向北一里外才看到大營壕溝,也就是說,不管用弓箭還是投石機,都無法將火箭火器投進大營內。
趙小乙不得不佩服對方的扎營經驗,既然利用了山形保護自己,同時也不留漏洞。
觀察了小半個時辰,趙小乙向后揮揮手,幾名手下匍匐后退,慢慢離開了山崗,他們當然也觀察了崗哨,崗哨不大,最多只能容納兩到三人,應該是輪流值守,每次只有一名士兵在站崗,如果發現異常就直接向天空射出火藥箭。
..........
趙小乙是斥候,他需要提前觀察敵軍的情況,而此時,陳慶率領大軍押運著最后一批糧草和物資,正在前往野狼溝的路上。
他們隊伍有四千騎兵,一千頭滿載物資的駱駝和一千五百輛運滿糧草的大車。
最后一天,他們又從保川城搜出了兩千輛大車和兩萬多匹牲畜,鄭平排著胸脯保證,保川城內再也找不到一匹牲畜,黨項人要去幾百里外的興慶府報信,只能步行前往。
除了車輛和牲畜,還有近三萬名漢人,他們來自七千個家庭,包括上萬鹽奴和保川城內的漢人,他們地位卑微,飽受奴役,這次得到了逃脫黨項人控制的機會,絕大部分漢人百姓都愿意跟隨陳慶去秦州。
陳慶作為秦州制置使,承諾無償給他們土地耕種,并免他們五年的稅賦。
陳慶深知人口的重要性,從古至今,人口就是財富的根源,是士兵的來源,只有人口才能創造財富。
秦州和鳳州的大部分人口都逃去了巴蜀,需要人口補充,更何況這些漢人都是被西夏奴役,把他們救回故國,也是宋軍肩負的責任。
陳慶將一萬頭騾驢和數萬只羊以及十幾萬張羊皮都分給了這些可憐的漢民,還給了他們一萬石糧食和兩萬匹布帛,又把黨項人大戶人家里搜來的日用品和勞動工具都給他們,每家戶人家又給了三貫錢,使這些可憐的漢民終于有了一點點微薄的家產。
皎潔的月光下,三萬百姓挑著擔,牽著羊,騾驢拉著大車,大車上放在糧食、布匹和日用品,還坐著老人和孩子,滿懷著興奮和希望,浩浩蕩蕩跟在宋軍后面,隊伍足有二十里長。
宋軍騎兵則跟隨在隊伍兩邊,護衛著百姓,保護他們不受野狼的侵襲。
四更時分,浩浩蕩蕩的隊伍進入了野狼溝,野狼溝縱深有二十余里,三里寬,兩邊都是厚重的黃土高坡。
王浩率領五百士兵守衛著之前運來的糧草物資,大軍足足走了三趟,才終于把保川縣倉庫搬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