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八章 道路與冊封
有的是軍士家人,有的是普通百姓,有的則是商人招募的精壯男子,西行種地去了。
看到這里,他仿佛又見到了一個個“-1”符號——這是大夏帝國的持續性開支。
不過沒關系,現在進項大于出項。些許移民,還支撐得起。
“冊書都寫好了吧?”他轉過身來,問道。
宮官蘇氏將兩份冊書遞上。
邵樹德看完后,笑道:“樸氏姿態最低,可謂有大智慧。甄氏扭扭捏捏,不過到底也選對了路。這兩份冊書,發往中書,交給兩國使者帶回去吧。”
樸氏指的是新羅國主樸景暉。
作為原來半島的正統,新羅混到如今這個地步,與其進入王朝末期,朝政混亂脫不開關系。
而且,新羅王金氏絕嗣,樸氏以外戚的身份繼位,更加劇了混亂。
不過到底是正統,他們的號召力還是不小的。比如百濟國主甄萱的父親就與兒子勢不兩立,仍為新羅臣子,也是一樁奇事。
泰封、新羅、百濟之中,新羅的勢頭最差。雖說使者吹噓去年大破甄萱,“斬首數萬”,但邵樹德根本不信。
贏肯定是贏了,但斬首幾千級就了不得了,不可能更多。
而且,主動進攻贏了,與防守反擊贏,這是兩個概念好不好?新羅混到現在,只能防守,無力進攻,已經很說明問題了。
再拖下去,怕是防守也無能,那就是亡國之時了。
樸景暉知道如今的局勢非常不樂觀,故屢次遣使入朝,探聽消息。
前年的時候,請求冊封,但邵樹德出征去了,后來在西域收到消息,也沒回應。
今年年初又來,這次態度更加卑微,提出國內港口可讓大夏船只靠泊修理,然后請求朝廷發兵,援助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