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八章 道路與冊封
南北大動脈,歷經十余年修建,竟然就要這么打通了。在四輪馬車的加持下,各地之間的運輸成本會急劇降低、速度大大加快,對商業有極大的促進作用。
東西向的兩京大驛道的修建過程,同樣體現出了東快、西慢的特點。
東段方向,數年前就已通至鄆州,到同光元年末,淄州、青州、萊州各自修建的路段已經接入通車,只剩登州最后一段了。
兩京大驛道的最東端,是登州東部的赤山浦碼頭,一個新興海港城鎮。隨著出海捕魚的人越來越多,這個城池愈發繁榮。原本很多鄉里是新羅人占多數的,現在也被河南人、河北人淹沒了,地方大變樣。
西段方向,三年內已經從弘農修通到了潼關。
長安到潼關方向,也早就通車。
從字面上來理解的話,“兩京”早就連接在一起了。
現在開工建設的路段,主要在長安以西。
按照邵樹德的規劃,這一段主要是走邠州、涇州、原州的北線,最后直通會寧關碼頭,這是優先級最高的方向。
至于南線,即長安向西走岐州、隴州、秦州、河渭方向的,就看各地余力了,反正目前基本處于停滯狀態。
云襄道、兩京大驛道這兩條主動脈之外,河北方向其實也在修一條一等國道,主要是在北平府境內。
從昌平縣出發,經幽州城向東,過薊州、平州,出臨渝關,通往營州。
截止目前,關內部分已經大體完工,但營州路段較為麻煩,進展不大,且路線方面存在分歧。
有人認為,近些年遼澤日益退化,淤出了不少陸地,可嘗試沿海修建道路,無需向北過柳城,在山里繞來繞去。
也有人認為,淤出的陸地并不堅實,且沿途仍有許多沼澤,發洪水之時,經常將其沖毀、淹沒。那片地方,雖然水草豐美,但種地風險較大,唯適合放牧,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不會有太多人,故還是走北線較好。
邵樹德同意了北線方案,仍走柳城,順便溝通七圣州,認為這樣價值較大。
而官員們在這方面爭吵,也讓他莫名地感到些許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