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好友
而升船機并不復雜,秦代的技術了,且應用很廣,因此很快修建完畢。
就在今年夏天,山頂水庫蓄滿水后,開始往升船機內放水。隨著船閘內水位慢慢升高,首批六艘船只被成功地抬高了二十多米,順利進入了山頂運河,航行了十余里后,進入了四通八達的河南水系,最北走到了汝水上游的臨汝縣。
隨后貨物在碼頭上被卸下,用四輪馬車走完了最后幾十里的路程,成功運抵洛陽。
當貨船被成功升高的那一刻,升船機附近的都水監、工部官員們一片歡騰,喜極而泣。
不過當船閘向外放水的時候,一下子沖垮了下游河道的河堤,淹沒了許多農田,讓人始料未及。
當然,這個簍子捅得不算大,是可以解決的。事實上唐、鄧二州這會已經征集夫子,加固河堤了。相信等到明年春夏,肯定會是另一副場景。
“升官挺快啊。”高模翰一聽這升那升的,立刻笑道:“這樣也好,你我一起西行,以后也有個照應。”
烏光贊勉強笑了笑,誰樂意去西域吃沙子啊?
聽聞是與諸多工部、都水監同僚一起去,洛陽、長安兩京還會派一些工匠,總共三百余人,到西州、伊州、庭州去指導水利工程的建設。怎么說呢?好好表現下吧。
圣人對烏家的印象還是很不錯的,只要做出功績,就肯定能得到提拔,而且幅度會比別人大。原因么,烏光贊多多少少知道一點,圣人想提拔幾個渤海出身,且在漢地做出政績的典型,讓渤海人可以更快地融入整個國家,不再做非分之想。
當然,這只是渤海人的視角。如果將目光投注到其他族群上,你就會發現,圣人的手腕是非常深厚的,他幾乎想把所有有才能的人都吸納進他創建的體制之中,為他效力,同時激勵更多的人加入這個體制,讓朝廷的根基更加堅實。
思及此處,他突然問道:“你方才說遼東世道太平?”
“是太平啊……”高模翰有些摸不著頭腦,道:“契丹已經滅了。阿保機在過去一年只到禮圣州附近出現了一次,搶了些牛羊馬匹就跑,幾乎快混成馬匪了。室韋二十部也還好吧,已經很少劫掠遼東了,來了也會被打跑。”
“國人——還有想不開的嗎?”烏光贊壓低聲音問道。
“不多了。”高模翰搖頭說道:“沒人是傻子。有幾個人找過家父,但被罵跑了,說他們盡做白日夢。每年秋收后,諸州府兵大集訓,聲勢驚人,誰那么死心眼,非得在這個時候造反?”
對那些心懷復國之志的渤海人而言,邵樹德在遼東搞的府兵真是太討厭了。
明明隋唐之時,本著“舉關中之兵以臨四方”的原則,府兵多設在關中,彈壓關東各地。但邵樹德是真的離譜,在邊疆地區大搞府兵,也不怕脫離自己的控制——府兵造反的可能性確實比募兵低很多,但不代表一點危險都沒有。
“不在這個時候造反,難道等王朝末年造反?”烏光贊敏銳地聽出了高模翰的話外之音,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