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九章 背后的真相
“……臣初至道州城,就有民婦跪道喊冤,言自家孩子被人掠走,母子生離死別,實乃人間慘劇,那民婦哭嚎搶地,涕淚俱下,聲如泣血,其狀甚慘,孟子曰,惻隱之心,仁之端也,人皆有之,臣不忍聞之。
由那民婦之狀臣想及乾元二年舊事,逆臣史賊子思明率軍攻陷洛陽,陛下生母,大唐睿貞皇太后就在混亂之中失蹤,陛下未及弱冠,就已失母,與生母生離死別,實乃人間慘劇,國之不幸,后代宗即位,尋睿貞皇太后十多年而不得,陛下至情至孝,思母之心天下皆知,此人子之情,人君之率也。
然陛下為天下之君,豈可見天下之母失其子,子失其母乎?山中禽獸,母子隔離亦逆倫常有違圣道,何況人乎?臣乃陛下之臣,豈可見此慘劇發生在道州視而不見,臣追問之,才知那婦人之子,已被酷吏劣紳抓走,要將其置于甕中,養十數年后變成侏儒作為貢品再獻給陛下……
前有逆賊賊子史思明在洛陽讓陛下與生母失散,今有道州酷吏劣紳以陛下之名讓道州城無數百姓母子訣別,其為禍,與史思明相比更甚,此酷吏劣紳,欺民在下,欺君在上,有逆倫常,有違圣道,若睿貞皇太后在道州,必不忍見……”
……
夏平安奏章寫了一小半,薛約在外敲門,說有府中官吏求見。
夏平安放下奏章,讓薛約叫人進來,片刻之后,他就看到刺史府的司倉低著頭,手下拿著幾冊賬簿走了進來。
刺史府的司倉是一個50多歲的文官,瘦瘦高高的,一副謹小慎微的模樣。
“下官有罪,請刺史大人治罪……”那個司倉一看到夏平安就跪了下來,以額觸地,不敢抬頭。
“你有何罪,站起來說吧!”夏平安平靜的說道。
“是!”那個司倉小心翼翼的站起來,但依然低著頭,弓著腰,把手上的幾本賬簿遞到了夏平安面前,“下官之罪,俱在這賬簿之中,下官不敢隱瞞,還請大人過目!”
夏平安接過賬簿,打開賬簿隨手翻了幾頁,這一看,夏平安就眉頭蹙起,差點忍不住又罵娘。
放下賬簿,夏平安面沉如水。
“這情況持續多久了?”
“啟稟大人,自從下官執掌道州刺史府司倉以來,一直如此,下官當初也曾追問下面吏員,下面吏員也言道州刺史府一直如此辦理,下官雖覺不妥,但也無力改變,只能按照司倉的規矩來,不敢逾越……”那個司倉官員小心翼翼的回答道。
尼瑪的,之前夏平安就奇怪,為什么道州城的這些官吏在強掠那些百姓的孩子之后一點都不給那些百姓補償,原本那些補償都已經被他們貪墨了,那些人不是不知道大唐的律令規定的土供補充的數額是什么,而是他們不讓道州城的百姓知道。
每搶掠一個孩子,那些人就在司庫這里報領50準絹做補償,搶掠的孩子越多,他們在這里領取的準絹也就越多,司庫的賬目上這些準絹是分給那些沒了孩子的家庭,但實際上卻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