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既執吳鉤,怎敢錯付?
強者為尊,邪君既然被大都督一刀斃命,再邪也都不邪了,他神話的光環被趙胤一刀打破,再沒有人信他。而困惑永平府百姓許久的“野獸吃人拔舌”和“和親使臣被殺”的案子,也終是水落石出。
沒有半妖半仙的邪君,也沒有專吃人舌的野獸,一切皆是人為。
邪君一事,很快被人們放下。
或許說,相比邪君拔舌,靈蛇害人,更讓人害怕的是戰爭陰影已籠罩在永平府上空。
邪君害人,是個人,是小我。
戰爭是江山社稷,是家國安危,是大我。
在邪君被剿滅在大青山的次日,撫平軍總兵魏驍龍領十萬軍隊在孤山迎頭痛擊巴圖大軍。結果不出所料,匆忙于永平聚集的大晏軍不敵籌謀數年野心勃勃的兀良汗騎兵。
首戰告負。
魏驍龍一日連發三封急報,請求援兵支援。
可是,地方軍屯衛所的老爺們數十年來拿著朝廷晌銀過慣了養尊處優的生活,得令后往永平府聚集的速度極慢。
趙胤一怒之下,為正軍法,于盧龍塞“大晏陣亡將士墓碑”前以人頭祭旗,揮刀斬石洪興、錢名貴等叛逆、以及兩個無視軍令拖延去孤山支援導致貽誤戰機的將領。
人頭祭旗,威懾六軍、以儆效尤。
事畢,趙胤再派人遞送奏報到京師,告之皇帝。
先斬后奏,沒有絲毫的拖泥帶水。
一時間,提到趙胤,六軍無不驚悚,尚在觀望的附近幾個軍屯衛所連夜加速行軍趕往盧龍——
次日,烏日蘇的手書和匕首送入兀良汗大營。
其上還附有一封趙胤致函。
“先汗王在世時,年年進貢、歲歲來朝,大晏亦是肝膽相照,每每譴使漠北,帶入茶鹽絲綢,金銀制器,兩國交好數十年,恪守兄弟之誼,從無越矩。如今,先汗王尸骨未寒,爾竟領兵南下,大行匪寇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