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三章 遺篇
這種安排當然有道理,譬如陜西路那里,南面有長安這個關系中樞,有使相坐鎮不提,北面卻多是戰區,韓世忠及其御營左軍,以及吳玠所領御營后軍各部明顯是要在此處布防處置的,這樣可以方便統一調度后勤,指揮應對與女真人的軍事對峙。
而寧夏路與秦鳳路的布置也有說法,既有分割黨項人核心區域的設計,也有將部分傳統漢據區域納入寧夏路,有助于漢化的意思。
這個方案,趙玖原則上予以了認可,但卻提出了稍緩的建議,乃是要考慮到各處剛剛從軍事行動中脫出,人心不穩,而眼下部分地區秋收正在進行或者尚未完成的緣故。
某種意義上來說,是用這種方式客觀上減了這些地方半年的賦稅,并予以一些軍事占領區將領方便的意思。
與此同時,趙玖本人也沒有閑著。
須知道,此間已經有了宇文虛中這名使相,按照建炎以來某種不成文的規矩,天子與宰執湊到一起,基本上就可以名正言順的行使最高權力了……尤其是敏感的人事問題,在此處決斷,遠勝過回到東京再做。
具體來說,秦鳳路經略使王彥以后勤調度的功勞得到嘉獎與額外賞賜,同時召回御營,為御營都統制,領樞密院都承旨,兼領樞密院參軍事。
胡寅的五路轉運使被撤銷,改為工部尚書,但卻要在陜西路改制成功后再行調任。
工部尚書梁揚祖被轉為都省副相,并著都省與禮部議論其人自靖康以來種種功勛,準備加美爵……這便是給予宰執身份再榮休的意思了,考慮到梁揚祖本身的政治姿態和一貫的立場,恐怕也是他所求的。
至于王淵,趙玖倒也念及他的苦勞,也加了樞密院副使之位,讓他以副國級領導的身份退休。
除此之外,陜西、巴蜀九路轉運判官趙開因功轉秦鳳路經略使,從昔日靖康亂中一介地方轉運判官,經數年辛苦,正式進入帝國官僚體系的最高層級。
而胡寅與趙開的轉任,也意味著昔日關西戰時專用的九路轉運體系與五路轉運體系就此作廢。
與此同時,利州路經略使劉子羽則轉兵部尚書,成都路經略使林景默轉戶部尚書,江西路經略使劉洪道轉兵部侍郎兼判都水監,湖北經略使馬伸轉刑部尚書。
兵部尚書胡世將轉陜西路經略使,戶部尚書林杞出為利州路經略使,刑部尚書王庶出為成都路經略使,吏部侍郎呂祉出為江西路經略使。
至于其余種種補缺,也都紛紛如潮。
只能說,一系列的人事調度,足以驚破朝堂,咋一看,還以為素來講究朝堂穩定的趙官家要搞事了呢。
但實際上,只要仔細一看就會明白,無外乎就是借著西北整合與梁揚祖榮休的機會,將之前表現合格或者出色的內外大員,進行內外互換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