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章 決戰(下)6k2合一
不管如何,隨著帶著摧偏二字的軍旗向正前方揮舞落下,宋軍第二輪齊射終于還是成功射出……雖然效果遠不如第一輪,但還是給原本總數也不過一千五百騎的金軍再度帶來了堪稱巨大的戰場減員,并終于讓金軍騎兵的勢頭二次止住!
話說,前面自寨中突出來時那一次強沖硬鑿,兩次被弓弩齊射,金軍騎兵又不是神仙,到此為止,可戰之力已經下降到勉強千數而已,換做是宋軍騎兵,早就潰了……唯獨,金軍到底善于苦戰,又講究一個軍法嚴密,竟然還是在因為戰馬中箭不得已換了一馬的蒲盧渾指揮下繼續向前,軍官斬殺妄自后退著,普通騎士踩著同袍與那些坐騎混雜的血水,試圖逼上前去,將這支讓他們恨之入骨的弓弩精銳踐踏成泥。
弓弩陣地上,明知道不可能有第三輪騎射的摧偏軍也開始有人動搖,但戰場上唯二軍旗下的摧偏軍主將解元依舊面不改色,卻是在千眾矚目之下,兀自棄了弓矢,拔刀而躍出陣地,摧偏軍旗旋即跟上……周圍軍士見狀,士氣大振之余,也紛紛效仿!
非只如此,更北面的位置,王勝的軍旗不知為何,居然也在回轉。
區區一將,一句話不說,只是拔刀向前,便居然讓一弓弩軍在騎兵前立住了陣腳!
蒲盧渾看得此將,復又想起那日在河中見識,也是怒極反笑,復又親自提馬,執旗如夾槍,親自往此處來取此人!
且不提二將如何振作,莫忘了,其實早在金軍挨了第一輪箭雨之時,遙遙望見金軍沖勢止住的楊沂中楊大郎便已經迫不及待晃動起了手中紅旗!
解元之所以如此鎮定與奮勇,便是他心知肚明,紅旗既搖動,他的兄長韓世忠就會即刻到來,而韓世忠既然到來,在敵軍只有區區千人規模的限制下,天下便無不可解之戰!
果然,蒲盧渾剛剛親自來到前線,尚未與那宋將將領接戰,便本能察覺到了地面的震顫,然后面色大變……之前的王勝拼死將金軍頭部轉向北側;然后摧偏軍兩次攢射,造成金軍巨大死傷;宋軍將領的勇氣;再加上戰場上只有金軍自己才有成建制騎兵的錯覺……卻是讓這名沙場宿將忽略了某些本該早些察覺輕微的動靜。
而此時,終于察覺到不對以后,蒲盧渾卻驚愕發現,戰場正南方,一支應該是一直藏在河堤后的騎兵依然越過河堤來到了平地之上,并且已經提速完成!
而且和之前對王勝、解元的懵懂無知不同,這支大約只有七八百人的騎兵當先兩面旗,一面韓字大旗,一面背嵬軍旗,蒲盧渾卻是一望便知根底:
其中,背嵬乃是西夏人對親衛的稱呼,具體是因為西夏親衛騎兵常常需要背著盾牌隨行護衛主將,還是需要背著酒壺隨時以作賞賜而得名已經不清楚了,但宋軍與西夏軍交戰無數,漸漸受到了文化侵染,常常以此來命名親軍乃是尋常事,蒲盧渾與宋軍交戰無數,自然明白背嵬之意!
至于韓字將旗,不用說都知道,必然是宋軍兩位實際上的大帥之一,韓世忠親自來了!
而韓世忠天下名將,背嵬軍又是一軍精華……蒲盧渾即便是再勇猛,再自以為傲,也不至于看輕了來敵,更不用說,此時宋軍騎兵已經提起速度,而金軍騎兵又被算計成功,被活活卡住這摧偏軍的陣前,一時難以回轉。
當此之時,蒲盧渾也算是當機立斷,他回頭一望,看見身后一將,卻是不顧一切,奮力大呼:“阿黎不!”
“末將在!”阿黎不如何不知道眼下危急,也是馬上應聲。
“領你自己的謀克,還有之前分給你指揮的蕭糺里兩個謀克,與俺向南面頂上去!”蒲盧渾聲嘶力竭。
阿黎不本能一望,他情知韓世忠大名,更知道韓世忠八百騎已經提速完成,此時普路虎讓他迎三個謀克迎敵,根本就是讓他去做肉盾之意……然而,戰場之上根本由不得半點猶豫,出于一名出色軍人的本能,他也只不過就是本能一望罷了,便即刻號令自己所領三個謀克,奮力向南迎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