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2章行宮
而洛陽城直接便建在了洛水兩岸,漕船可以直入洛陽城,比長安要便利的多,環(huán)境上更不用說,洛水流域自古以來便是中華文明的發(fā)源地之一,傳說無數(shù)。
洛陽幾經(jīng)遷址,東周古城在西,漢魏故址在東,洛陽的名字因處洛水之陽而得,如今嘛,它卻端端正正的坐在了洛水之上。
顯仁宮比長安的太極宮要大上不少,建成之時的奢華程度也非太極宮可比,據(jù)說楊廣曾采海內(nèi)珍禽異獸,奇花異木之類充實宮室。
當(dāng)然了,現(xiàn)在肯定是見不到了。
楊廣給自己的宮殿起的名字也很具諷刺意義,顯仁宮,從其建造過程,再到楊廣執(zhí)政期間的所作所為,哪里能顯出一個仁字?
裴矩就適時進(jìn)言,“舊時稱呼已不合時宜,還請陛下改之,以顯新朝氣象。”
這明顯是準(zhǔn)備好的說辭,他就盼著皇帝能東巡至洛陽一行,改名這事就是為皇帝東行準(zhǔn)備的,不然他在洛陽也有兩年了,怎么會拖到現(xiàn)在才提出來?
李破對此不甚在意,只是笑道:“顯仁宮未彰煬帝之仁,宮城無知無覺,名字也很不錯,錯不在此,何必改之?”
李碧也道:“我看也是不錯,以后人們提到顯仁宮,定然能記起舊事無數(shù),可以略作警示,令人不要忘了那罪魁禍?zhǔn)住!?br/>
裴矩?zé)o奈,行吧,反正你們說什么是什么。
這兩位思維異于常人,也不愧是一家人,說話一個腔調(diào)不說,對諸事的看法也很一致……
…………
顯仁宮沒落已久,楊廣南下江都之后未能回來,王世充等人擁立楊侗為帝,是為皇泰帝,當(dāng)時還曾寫了一封書信給各處諸侯,讓大家來朝見新皇帝,可惜除了杜伏威誰也不曾搭理他。
不久王世充廢楊侗,自己戴上了皇冠,得意洋洋的也曾傳書諸侯,絲毫不認(rèn)為自己做了一件大大的蠢事。
顯仁宮就此又換了個主人,只是這里風(fēng)水是真的不好,沒幾年王世充敗亡,顯仁宮就此失主,荒廢了很多年。
再有皇者來時,它已經(jīng)降了格調(diào),成為行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