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6章君臣
李破心情大好,還在那里叨咕,“卿也別氣惱,你與朕有半師之誼,當年咱們在涿郡時,你教的那些文章零零碎碎的,皆是在導人向善。
這其實就是卿的過人之處,在那樣一個時節,還能想著民生疾苦,勸朕不要多做殺戮。
朕遷那一地百姓西去之時,你眼見難以挽回,便毫不猶豫的接手重任,換了那些冗冗之輩,嘴上說的天花亂墜,真到了緊急關頭,一個個的都是避之唯恐不及。
卿卻一以貫之,勇于任事,這在朕看來,是為官之人最為難得的品性,所以一直以來,朕才留卿在身邊,參贊軍政,用之不疑。
卿也沒有辜負了這番信重,君臣相伴十余載,相得至今,后來人若說起咱們君臣來,肯定不會吝嗇夸贊之詞?!?br/>
這番話極為暖心,溫彥博那點怨氣頓時不翼而飛,“陛下待臣之厚,臣盡知之,只望盡力輔佐于陛下,成就基業,別無他想?!?br/>
看著感激的臣下,李破笑道:“日子還長,遠不到蓋棺定論之時,卿也不用客套,咱們是互相成就,來,還是說說正事吧?!?br/>
溫彥博心中暖暖,道:“黃河從大業八年那次大水過后,還算馴服,只是河道漫長,中下游又在中原腹地,確實也該好好整治一番了。”
李破稍稍嘆息了一聲,想要治理黃河可不簡單,這條大河綿延數千里,上游沒什么,到了河南,山東一段,才是治理的重點。
泥沙堆積,河道升高導致的禍患現在還不怎顯著,就是這條大河容易在中下游改道,每次大水一過,立時便把方圓千里弄成一片澤國。
大業八年,正值楊廣征起兵伐遼東之際,可謂是天災人禍。
山東大水,當時那些隨軍征討遼東的隋軍將士僥幸生還,回到家鄉一看,一家老小都被洪水給沖走了。
沒了活路之下,當時很多人就加入了各路義軍,使山東義軍迅速的壯大開來。
不說旁人,羅士信就是如此,回到山東老家,一家老小都歿于水患,也就是張須陀正好領兵經過,不然的話這廝估計也和程大胡子他們一樣,從匪去了。
“也不用太著急,如今就算黃河泛濫開來,也沖不走幾個人了”
君臣對視一眼,都苦笑了起來,河南,山東,河北的郡縣如今人煙稀少,水患再大,也傷不了大唐的筋骨。
可這事吧溫彥博就道了一句,“塞翁失馬焉知非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