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9章 歸來
河東的各個郡縣還都處于恢復期,其實沒什么好看的,官吏們的德行和能力以及他們治政得失在這樣走馬觀花的巡視當中,很難看個清楚。
總的來說,李破覺得這是個形式大于實際的事情,除非有必要,以后還是少做為好,弄的很多人提心吊膽,勞民傷財,這又何必呢,咱可不能學楊二,把什么事都視為理所當然。
出來走了一趟,李破好像又懂得了一些道理,而其實呢,一些道理誰都明白,只看你愿不愿意按道理來做罷了。
就像李破,他也知道此行的理由頗為牽強,可卻還是出來了,現在就算他覺得出外巡行沒有什么必要,遠不如呆在晉陽,完善一下制度法規來的效果好些,可他還是能為自己找到充足的理由。
比如說趁王世充西來之際,在河南插了一腳,這說明他還是很有先見之明的,若是接到消息時他身在晉陽,說不定就沒法及時趕到河邊,以各部軍旅不相統屬之故,錯失戰機幾乎是一定的。
這樣強大的理由,足以掩蓋他出外巡行的那些弊端,可惜的是,時間有些不夠,不然的話,其實他更想去北邊走走的。
幾年沒回馬邑,還挺想念……
迎著北風,一行人穿州過府,向北而行。
先至絳郡,李破在這里呆了三天,不管怎么說,這里都是河東平原的腹心之地,人口,耕地皆為河東首領,地方宗族勢力也極為強大,只稍遜于晉陽,如果李破能夠登上那個位置的話,河東道治所,必然會設在絳郡。
說實話,李破不很喜歡這里,和他不怎么喜歡晉陽的理由一樣,在這里他能看到成群結隊的世族子弟,很影響他的心情。
而按照這種理由,以后他所駐足的地方都不會討他歡喜。
當然,作為晉地的主人,他必然要和這些人物打交道,所以所謂的不喜歡,不喜歡,只能是相對而言。
其實很多世族子弟并不是那么惹人厭惡,相反,他們比那些草莽豪杰看著要順眼的多。
離開絳郡的時候,送行的人很多,來到人生巔峰的絳郡太守趙瀛終于勉強找到了一個機會,為漢王殿下引見了幾個郡中少年。
可惜,李破沒有評點后進的習慣,同時也沒那個閑心,只是耐著性子勉勵了幾句,便卷起一片煙塵,往北繼續行程。
一路經臨汾,介休,來到平遙的時候,便見到了以吏部尚書溫彥博為首的晉陽迎接王駕的人們。
這一次迎漢王歸晉陽,擺出來的陣勢就與以往大不相同了,眾人在道左大禮參見,隊伍也弄的等級森嚴,層次分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