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1章 善與惡
“老身不知道惡業力是什么,但老身相信,只要你有心,一定能將其洗凈。”老太太寬慰道:“老身看得出來,你這孩子,心底還是很善良的,也許因為什么特殊的經歷,走上了歧途,但老身相信,你遲早能回到正途。”
她就像對待自己的孩子一般,孜孜不倦。
聽得老太太的言語,袁天陽沉默了。
“您真的認為我心底是善良的?”袁天陽怔了許久,方才問道。
沒有人會認為自己是一個壞人,哪怕是那些殺人無數的劊子手,也不會覺得自己是壞人,他們都會覺得自己這么做是有原因的,或是被逼迫,或是生活無奈,或是形勢所迫,袁天陽并不認為自己是一個好人,但他心中,卻以一個比較正面的形象來標榜自己,如果人分為正派和反派,那么在他看來,自己一定屬于正派一方,即使他做出過一些不是那么正派的事情。
老太太慈祥地說道:“人性本善,一個剛出生的嬰兒,他內心一定是純潔無瑕,向往光明,厭惡黑暗,只是因為經歷的不同,才沾染不同的習性,成為不同的人,老身相信,這世界上每一個人心里都有著一份善良,只是有的人,善良被掩蓋,所以才會做一些錯事。”
她始終相信人性的美好,即使她曾經遭遇過不公,遭遇過苦難,也依舊如此相信。
人性本善與人性本惡一直都是存在著爭議,誰也說服不了誰。
持人性本善論的人,認為人生來便是善良的,認為只要加以引導,修養德行,寬以待人,嚴以律己,認為所有人都應當如此,世間便再無紛爭。而持人性本惡論的人,則認為人有七情六欲,必須以嚴苛的律法來約束,才能夠制止紛爭,否則,紛爭將永不停息。
就如同華夏的儒家與法家,儒家以人性本善為基,發展出自身的體系,并且衍生出人治,而法家則是以人性本惡為基,有著另一套理論,從而衍生出法治,儒家與法家之爭,不在于勢力、權謀的爭斗,而是兩種不同的思想碰撞。
在這個實力為尊的世界,大多數人更愿意相信人性本善,或者說,他們更樂于接受人性本善論,因為他們的命運并不受自己的掌控,強大的修煉者更是可以駕凌于律法之上,他們只能寄希望于人性本善,如此,便無人再壓迫他們,無人再欺辱他們……
相對于人性本惡,人性本善,至少給予了他們活下去的希望。
與老太太相反的是,袁天陽信奉的是人性本惡,他認為,每個人心中都住著一個魔鬼,一旦將魔鬼釋放出來,哪怕平時再善良的人,都會做出不可想象的惡事。他認為,那些偽善之人,只是因為自身實力不足,或是某些特殊條件的約束,才會那般假仁假義,更多的人,則是在擁有了可以滿足自身欲望的力量或是權勢以后,便會暴露本性。
袁天陽一直是人性本惡的堅定支持者,可現在,他有些動搖了。
他并不是被老太太的說辭動搖了,而是被老太太那不求回報的無私幫助動搖了!
誠然,老太太不是什么大人物,就算想作惡,也沒那能力,可袁天陽卻相信,即使老太太真的擁有滔天的權勢,擁有著主宰億萬生靈命運的力量,她心中的這一份善良也不會磨滅,她的善良,仿佛與生俱來,融入了骨子里,無論世事如何變化,都無法改變她的善良。
在尋常人眼里,她只是一個普普通通的老嫗,可在袁天陽看來,她卻如同圣人一般。